过去,人们通常认为朴门永续设计是一种生态农耕或土地管理系统,但它远不止如此。朴门永续设计(Permaculture)是一种以自然为师的生态设计体系。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起初,澳大利亚生态学家比尔·莫利森和大卫·霍姆格伦希望以此创造一种“永续农业”。慢慢的,它成为了一场世界性的运动,并扩展到了“永续文化”的层面。现在,在朴门永续运动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社群朴门”(social permaculture)。
《地球保护手册》(Earthcare Manual)的作者,帕特里克•怀特菲尔德将朴门永续设计称为“一门设计有益关系的艺术”。从这个视角来观察植物时,不是将每棵植物看做孤立的个体,而是观察不同植物如何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土地规划如何影响人与植物的互动,如何从每个元素中得到多种收益,等等。但是,植物、昆虫、土壤、水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尽管复杂,却相对容易处理。玫瑰和大蒜是相处融洽的“伙伴植物”,这个规律一般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我们不必担心某朵玫瑰会不会因为一句无心的话而对某棵大蒜怀恨在心。
而人与人的关系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对土壤生物学或集水技术的理解,往往远比我们的共同决策技能要先进得多。关于共识社区的重要著作《共同创造生活》(Creating a Life Together)中提到,90%的共识社区是因为人际冲突而解体的。这意味着许多梦想的破灭、个人的痛苦和资源的浪费。
为什么人际关系如此难以处理?我们每个人都带有早期经历的印记,常无意识地用过去的消极模式来应对当前的情况。我们紧紧抓住痛苦的记忆,并且认为伤害还会一再发生。当我们在社区中走到一起时,各自的需求、目标和交流模式常常会发生冲突,并感到无从应对。
此外,我们习惯的主流社会系统也无助于人与人的连接。主流经济体系牺牲了人和自然的利益,以实现短期利润的目标。这种体系通过培养偏见和剥削来实现自我维系——种族主义、性别歧视、阶级歧视、年龄歧视……——都是要将人与人相隔离,以实现部分人的利益。这些系统深深影响着我们,而这影响常是无意识中发生,哪怕我们口头上在谴责它们。
那么,朴门永续设计可以给社群构建带来什么启示呢?朴门永续设计的关键洞见是,尽管改变个人确实很困难,但我们可以设计出有利于改善人类行为模式的社会结构。就像在花园中,覆盖物的使用可以减少杂草、也有利于培养有益的土壤微生物。在社群中,我们也可以创造这样的肥沃“土壤”,来培养有益的、能赋予人力量的社群关系。
朴门永续设计的基本信念之一是,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大卫·霍姆格伦曾提出12条朴门永续设计的原则,这些原则都是基于对自然界的长期观察而得出的,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设计可持续的系统。
朴门的核心理念和12条原则(点击可放大)
朴门的三条核心理念(照顾地球、照顾人类、公平分享)指出了可持续设计的方向,而原则指出了具体的行动方式。这些理念和原则可以应用于任何系统,从土壤改良到健康医疗,从运输系统到通讯,当然也适用于社群构建。这些原则不是孤立的,它们彼此相互作用,也会随着不同需求的出现,而产生重要性上的变化。随着实践增多,这些原则会变成自然而然的习惯,那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到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将12条朴门原则应用于
个人成长和社群构建
1. 观察和互动在花园里,我们需要长期观察果实的生长情况、昆虫的活动变化,观察什么植物特别需要照顾等等。积极的观察能增强我们对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的觉知,激发我们天生的好奇心。
观察人(包括自己),也是观察自然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的行为模式、偏好、矛盾和习惯,可以让我们看到什么行动进展顺利、哪些部分可能需要改变。我们的观察是自己可随时使用的第一手经验,而不是来自书籍、互联网或其他人的二手资料。观察结果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可以为我们提供启发,以采取必要的行动来改变情形或改变自己。
互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仅仅是观察并且等待一个事故的发生,那就没什么意义了。我们还需要学会与他人、与自然互动,并预防事故。观察可以防止未来出现类似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不管你想要创造什么新事物,都有一些现有的模式网络可供参考。仔细观察看看,这些网络里面已经发生了什么?去认识与你兴趣相仿的团体,或是参与有关的活动,并且记录观察结果,花时间去发现其中的模式。你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推动”现有的系统,而不是非得从零开始创建新的系统。
反思:在我所处的社群中,我观察到了什么?我在自己的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有意思的现象?我的身体此刻感受到了什么,我的直觉在告诉我什么?我能改变什么呢?
2. 捕获和储存能量一些动物在冬眠前会把能量储存在体内。在土地规划中,人们用水坝和池塘来收集和储存水。太阳能电池板能捕获太阳光的能量。
对于人来说,适量充足的睡眠和食物,是显而易见的能量来源。但是,我们可能过分依赖食物和睡眠来提供能量,而忽视了其他的能量来源。能量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呈现,从户外锻炼到有趣的谈话,从音乐到冥想……所有这些都能够滋养人的身心、提供能量。我们的生活需要顺应自身的自然节奏和能量水平,以获得最大的生产力。当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能量更容易顺畅流动,工作会更有效率,技能也会不断进步。
在社群中,有的时候,比如在一个重要计划获得成功时,社群能量是很充沛的。当人与人的关系被愉悦和支持所滋养时,社群中的能量就会被储存起来。如果用更用心的形式(比如仪式),来好好庆祝这些成功,那么这些能量就会在每个人的心底扎根。随后,当困难的时刻来临,我们就可以用心中存储的积极能量来疗愈社群。
反思:做什么事会让我能量充沛?我是否充分利用了我目前的能量和机遇?我的能量是顺畅流动的还是受阻的?
3. 获得产出将朴门永续设计从农业扩展到文化,“产出”就不只是指农作物了。将“产出”的定义扩展,我们就更能从各种不同的活动中获得收获。工作满意度、玩乐、友谊、成长和学习,都可以被视为产出。而一些更明显的,比如金钱、节省的时间和物质收益,当然也是产出。我们可以从任何系统或活动中获得无限的产出:唯一的限制是我们的想象力,以及所知的信息。例如,花园里会长出很多可食用或药用的杂草,只是我们可能不认识这些植物。如果不有意识地去获得产出,就不能从中受益。
有时,获得产出并不是通过额外的工作,而是仅仅需要认识到并重视有价值的事物的存在。人们需要为自己在社群中参与的工作而获得回报。这可以是钱,但也可以是许多其他形式,比如食物、帮助或服务、或是简单的肯定和赞赏。不妨仔细观察,你和身边的人所认可的“产出”是有哪些形式的,并且想办法为自己和他人获得这些产出。
获得产出,对于社会活动家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当我们出于利他主义的热情,一心想要做贡献的时候,其实是在剥削自己。我们需要为自己获得一些收益和回报,需要休息、需要感受生活的美好,在经济上、心灵上、身体健康上实现自我维系。当然,为了行动能持续下去,也需要得到经济收入。
反思:我现在可以获得的产出是什么?我是否在有意识地“收获”它们?是否还可以发现其他一些潜在的产出呢?
4. 自我调节并接受反馈小到人类的身体,大到生态系统,都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自我调节”就像调节淋浴时的水温,最好是慢慢做微小的调节,而不是突然朝相反的方向大幅度变化。我们需要对反馈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会倾听,而不只是断定“反馈=批评”,这对个人和社群的成长都很重要。良好地给予和接受反馈是一门艺术,而诚实和明晰是其中基本的品质。反馈不仅仅是指出什么是“错的”或需要改变,它也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彼此的欣赏。在互相的反馈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价值所在。
反思:我一般会从哪些渠道得到反馈?我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进度?我欣赏自己的那些品质?
5. 使用和重视可再生资源和服务森林生长的所有能量都来自太阳、雨水、以及森林内部的能量循环。相比之下,人类所购买的大部分产品和从事的活动,都使用了不可再生的资源。转而寻找使用可再生资源的产品和活动,对我们的钱包和生态系统都有好处。创造比消费更能给人以能量。例如,和孩子们一起去户外观察自然或玩游戏,而不是买更多的玩具。我们也可以尽量在离家近的地方满足生活所需,减少对长途交通的依赖。
在社群中,人的智慧也是可再生资源,而这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使用。我们需要更敞开地与他人交换知识和技能,共同创造新的社群活动。就像森林、水源一样,社群中的可再生资源也是需要保护和滋养的,别忘了在社群关系中要常常进行“充电”和“更新”,以免出现消耗过度、来不及“再生”的后果。当然,你自己的智慧也是可再生资源,你是否在充分使用它、用心滋养它呢?
反思:在生活的哪些部分,我可以使用可再生资源来满足需求?哪些需求是可以通过创造而非消费来满足的?
6. 不浪费自然界本没有垃圾,所有“废弃物”都会被回收利用。在现在的人类社会,回收也慢慢变成了一项普遍的行动。而除了减少消费、再利用和回收,我们还可以用维修或改造旧物、捐赠或交换物品等等方法来减少浪费。对于任何购买,重要的是要提前思考,真的有必要买吗?这个产品从开采、生产到消费使用,会产生哪些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还能再次发挥作用吗?……
我们还有其他可能被浪费的资源,比如花费时间在自己并不认同、不尊重的事业和活动上。对于那些认为“不得不做”的事,我们不妨多观察,这件事真的无比重要吗?它是否能给自己和他人、以及生态系统带来有益的收获?还是仅仅在增加浪费?
人的智慧往往被无意识地浪费:当他们认为自己不再值得尊敬时,当他们因为不再“有用”而被社群抛弃时,都是在产生巨大的浪费。在社群中,我们需要明智地对人际关系做出选择,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社群需要有明确的规则来决定成员的去留,并且这个过程需要是明晰的、温和的。我们需要以直接的反馈来实现对彼此的支持,让每个人在社群中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反思:我的能量是否被浪费或阻塞了?我可以如何减少对自己的“浪费”呢?
7. 从模式到细节的设计每棵树都有相同模式的树根、树干和树叶,但每棵树也都有不同的细节。并没有唯一的一个蓝图、或某种单一的设计能适合所有人。每个花园、每个社群都是不同的,需要独特的解决方案。在设计任何系统时,我们都可以先从其他系统中看到成功的总体模式,再对其进行调整,找到合适的细节。
每一个社群都应该常常花时间去探索更大范围内的“全局”模式。不是简单地由过去的事件猜测未来的走向,而是真正地抽离出来,寻找和观察大的模式,看看周围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而社群可以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在清楚地确定了想要使用的模式之后,再回到对于细节的讨论和设计中。
反思:我所在的社群中有哪些模式的存在?其中哪些模式是有益的,哪些需要改善?我是否在细节上迷失了方向,而没有关注全局?
8. 整合而不是隔离蜂群是生物协同工作的经典例子。我们可以试着在生活中创造有益的关系,将不同的技能、以及生活的不同方面整合起来。系统中,元素之间的连接与元素本身一样重要。当我们在社群中工作时,拥有包容心和热心,将能鼓励每个人都充分参与进来,也有利于从社群的层面做出决策。每个人的独特才能都可以在一个社群中得到认可和使用,并被赋予适当的角色。将自己与他人的技能相整合,可以促使我们的能力成倍地增长。将自己的头脑、心灵、身体视作一个完整的整体,使我们能够有更充沛的力量来发挥潜能。
实现社群中的整合,需要我们创造多种“粘合剂”和沟通渠道。比如,为不同群体的互动、不同工作的互动创造空间。创造沟通和推广的方式,让大家更清楚地知道彼此在做的事情。在不同群体中分别设立“联络员”,鼓励他们参与不同领域的会议和活动,等等。
反思:我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可以整合在一起?我的社群中有哪些不同的方面是可以相互整合的?
9. 使用小而慢的解决方案树木不是一夜长成的。在朴门永续设计中,我们需要更长远的思考。从长远来看,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计划阶段,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不要试图一次做完所有的事情。从符合现实情况的期望开始,这样未来的变化才会是稳定和可控的。调整自己的步伐,设定一个个小小的步骤,可以帮我们把愿景变成现实。当我们与他人打交道时,如果为双赢的解决方案而努力,短期内的确是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但长期来看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不要试图对社群进行颠覆性的、高科技含量的、令人震惊的变革。因为,这种变革将带来众人的抗拒。寻找一些小小的工具和方法,以尽量少的改变来满足社群的需要。一旦社群系统适应了这些新的小改变,就在这些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构建。
反思:今天我能在正确的方向上迈出一小步吗?如果走得太快的话,我可能会在哪里绊倒?
10. 使用和重视多样性多样化的系统更具弹性和稳定性。如果农田里全部种植同一种作物,那么可能会因为某种病害而毁于一旦。而交叉种植多种不同的农作物,就能减少损失的风险。在生活中,通过用至少三种方式来满足每个重要的需求,我们可以确保自己不至于一夜间失去一切。
当我们在社群中工作时,需要认可并重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才能,这给社群提供了更广泛的可能性。认识他人的长处和短处,接纳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都是很必要的。
在社会系统中,重视多样性会帮助我们发现人与人之间差异的价值,而不是让差异造成分裂。如果一个社群容纳了不同年龄、性别、种族、性取向、身体能力和经济背景的人,以及不同思想、文化和观点的人,那么,当面临一些社会问题和事件时,这个社群将会拥有更广泛的观点和更深刻的理解,也会创造出更具韧性的应对方式。重视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来者不拒。创造有意义的多样性,需要社群中的每个人深入思考:哪些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不可妥协的?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让视野更开阔一些?我们的社群规范是否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多样性?我们对他人的差异所作出的抗拒反应,是出于什么原因?是出于恐惧和偏见吗,还是因为我们无意识地假设自己的社群规范就是“完美”的?
反思:我有哪些不同的社会角色?我生活的哪些领域能从多样化中获益?我的社群是否在充分使用其多样性?
11. 使用边缘地带,重视边界的价值两个生态系统之间的交界处——边缘地带——是活跃的生产空间。在自然界中,边缘并不是一条清晰的线:森林的边界逐渐消失,河岸融入田野,海岸随着潮汐而移动。这些模糊的边缘是富有动态的、充满变化的地方,共享和融合了不同生态系统的特征,并且它自身也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
你是否也曾在生活中发现,当我们处于舒适区的边界时,我们能获得最多的收获。这个边界是动态的、有生产力的。通过意识到自己的界限所在,我们可以慢慢地把自己延伸到新的领域。对不同观点和做事方式持开放态度,我们可以接纳新的信息进入、慢慢充实自己。
在社群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不同的群体聚集在一起,探索他们之间的边缘。在这里,既有可能发生振奋人心的合作,也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冲突。边缘地带会给整个系统带来变化,但系统也会抵制变化并试图维护自己。因此,如果我们从边缘开始着手改变一个系统,可能既会遇上阻力,也会遇上富有创造力的、惊喜的机遇。
反思:我的舒适区在哪里?如何扩展我的边缘?我怎样才能更好的认识处于边缘地带的人?
12. 创造性地使用和应对改变自然界中,变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在光秃秃的薄土上,先锋植物会迅速进驻,这些植物通常具有耐寒、产生大量落叶和快速结籽的特点。这给那些需要更多遮荫和土壤的植物创造了生存条件,慢慢的,贫瘠的土地会变成森林。这个过程即自然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社群也会发生自然演替。改变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往往超出我们的控制、甚至难以理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应对改变。我们需要让自己更灵活、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培养面对各种情况的应变技能。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观察和探索改变,寻找改变中蕴含的积极力量,而不是一味地抵制变化。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我们可以怀有好奇心的探索“然后会发生什么呢?”,信任自己,从中学习。如果不太过执着于过去或现在,我们可以给社群的未来打开崭新的可能性。但是,在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中,也有一种倾向,即想要改变得太多、太快。在改变任何事情之前,先观察并认真思考——即本文提到的第一条原则。改变为新的成长创造了机会。不论是关键成员的离开,或是在某个重要项目上的成功或失败,或者是社会环境的变动——当变化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有意识地做好准备,留出足够的空间,让社群能够在新的、可能是意想不到的领域中继续积累能量。
反思:我怎样才能利用改变来创造收获呢?我是否在某些方面无意识地在抵制改变?上一次重大的改变给了我什么收获?我对未来的愿景是什么?
结语朴门永续设计是以自然为师的设计,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自然来了解自己,也通过了解自己来更多地了解自然。不论是将朴门永续设计应用于耕作农田、个人成长还是营造社群,都需要经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需要因地制宜。个人和社群都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当我们能够学会不仅向自然学习,也能像自然一样思考时,我们就能更深地体会到生命之间的连接,也更富有适应力、发现更多的内在智慧。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