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这个词,或许带着一点“书面”的感觉,也从名字上代表着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对于农友们的尊重——在市集组织者常天乐看来,农民是“城市的英雄”,他们是重要的社会角色,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融合感,也一直是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努力的方向。
天福园生物多样性农庄的主理人张志敏老师,也是最早组织参与市集的生产者。张志敏老师是国内最早从事有机农业的先行者之一。CNEX推出的纪录片《食为天》(网上可以找到,有中英文字幕)的主角就是她。
CHANG TIANLE AND BEIJING FARMERS' MARKET
常天乐: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十年
文|中国民航杂志编辑Rose
图|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常天乐
每周二在三里屯那里花园、周末在公益西桥华联购物中心、紫竹桥香格里拉、CBD新国贸饭店等商场或购物中心,北京有机农夫市集都会成为一场“流动的盛宴”,吸引不少人驻足流连。如今,市集一周平均要在不同场地举办两至三次城市赶集活动。即便如此,有时农友们带来的农产品还会在两三个小时内卖空。除了市集的固定集友,许多人或许是偶然机会来到市集,但也一定会被市集新鲜有趣的活动和美味产品所吸引。
【三里屯·那里花园】农夫市集现场,每周二11:00-14:00举行
每月初,市集都会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公布这个月的赶集地点与时间。到了“赶集日”,农友们带着自家遵循生态种植原则的新鲜果蔬或是农副产品前来摆摊儿,而城市里的消费者们则被鼓励带着自己的“赶集三宝”——购物袋、饭盒、水杯前来吃喝购物和聊天。无论是在市集上美美地吃喝一顿,还是随手减塑,使用环保袋或重复利用塑料袋购买农产品,这三宝都是环保赶集的重要装备。市集还鼓励人们捐出自己不用的废旧袋子,让这些袋子在市集里得到新生。消失已久的“散打”概念也重新回到人们视线里,人们可以用家里用过的瓶子来购买市集售卖的环保洗洁精、洗手液或是沐浴液等液体产品……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很多摊位都提供各种散装的食物,集友们会自带容器来散打,价格也更实惠!
集友会捐赠二手购物袋给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回收循环使用
集友把平日家里攒的水果网套、冰袋、鸡蛋盒、气泡袋、包装填充物、纸箱、泡沫箱带到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上,可以给农友循环使用!那些你丢掉的快递包装,在这里都是抢手货!
常天乐形容市集是一个非常好玩的特殊场域。在这里,无论是从事生态农业生产的农友还是城市里的消费者,他们的社会构成都非常广杂,农户里有开着奥迪为消费者送货的,也有普通农民和城市返乡青年,消费者里有明星、海归、全职妈妈,也有学生和退休老人。对于市集来说,大家能够在一起面对面交流,建立理解和信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资深集友豌豆主动在市集志愿“市集导览员”,为第一次来赶集的集友认真介绍每一位农友的食物和故事。
信任与监督
市集的特殊之处在于,这里所售卖的农副产品,全部来自于遵循生态种植理念的小农户手中。这里虽然没有一个“有机认证”标签,但是通过建立PGS(参与式保障体系),市集鼓励农户之间、消费者与农户之间的监督与交流。这也是因为,对于生产规模有限的小农户来说,获取有机认证是一件成本高到遥不可及的事情。
【崇文门·合景摩方购物中心】农夫市集现场
常天乐形容,市集建立的信任体系基于“群众运动式”的核查方式:消费者可以去农户家检查,农友也可以去,大家相互评议。每一个参与市集的小农户,都首先要经过市集的组织者、志愿者去田里亲自考察。当然,这些考察都只能针对农场的基础设施和农场主的基本种植理念,无法提供科学检测或全部环节的检验结果。
市集组织PGS拜访一墩青农场
“透明是市集最重要的基础,消费者在市集上与食品的生产者面对面,听他们讲述、品尝他们生产的食物,从彼此陌生变成相熟的老朋友。对于农户来说,在一段彼此信任的友谊中,朋友会带来更多的朋友。如果这种信任因为一次作假受到了质疑,那你不仅会失去客户,还会失去朋友。对于消费者来说,你吃的东西来自一位你认识的农户,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跑到他家里去看他的农业生产方式,这就是信任的基础。”常天乐说。
这种模式有点像是“小农区块链”,一切都在于一个圈子中的互相印证。
【紫竹桥·香格里拉饭店】农夫市集现场
常天乐认为,市集其实聚集了全北京最精明的一群消费者。首先,他们了解什么才是真正好的农产品,并且愿意走进市集亲自甄别挑选和花相对较高的价格购买它们。他们其中许多人也会仔细与农户攀谈问询,了解农户的农业作业模式和生产过程,甚至会提出苛刻的问题与批评,这种交流过程同时也会督促农业生产者们去完善自己的种植和销售模式。一旦进入市集,农户是否能够生存下来和赚钱,则都是消费者用他们的消费来决定的。
【北京华联公益西桥购物中心】农夫市集现场,住在北边的铁杆儿老集友姜阿姨跟着市集去到南城买菜。
价格与生存
许多人对于市集里农产品的第一印象就是“贵”。这一点其实并不难理解,建立在大规模生产和化肥催生基础上的普通农产品生长速度快、成本低廉,但它们虽然“便宜”,其背后所付出的环境和健康代价是高昂的。一棵自然、健康的果蔬能够从土地里生长出来,所要付出的时间、土地和人工成本,注定是相对高昂的。但是这种“昂贵”的背后,同时还隐藏着更多问题:为什么食物就一定要是便宜的?为什么农民的劳动就要是廉价的?为什么他们不能赚多一点钱和过上体面的生活?
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一棵自然、健康的果蔬能够从土地里生长出来,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土地和人工成本。
市集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强调农民们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生存权利。许多人或许可以花几十元购买一杯咖啡,花几千元或上万元买一个包包,但是花几十元购买一盒草莓或是几根胡萝卜时,就会认为“太贵了”。这背后其实牵扯着社会利益分配、消费习惯等诸多深层问题。
在食品安全受到格外关注的今天,一些社会资本和品牌也进入到了有机食品生产领域。这首先是一件好事情,因为遵循有机生产过程的农产品一定要比普通工业化生产的农产品要好。但是其“生产-收购-消费”模式如果不能够改变,农民依然无法从中获利。
【新国贸饭店】农夫市集现场
让农友们真正赚到钱,是市集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市集在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在帮遵从生态种植理念的小农户们做好Marketing(市场营销)。”常天乐说。因为小农户要生存,实际上需要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风险。虽然现在微店、淘宝店铺等各种网络销售平台更加便捷丰富,但是对于小农户来说,如果没有稳定的客户来源,这些“工具”其实并没有任何意义。 这也是市集一直没有在网络平台上卖菜的原因——“我们帮助农友去做他们做不了的事情,我们不去赚他们能赚的钱。”常天乐说。
历史与发展
市集的历史说来很有趣,简单来说,它经历了从一个艺术项目到志愿者组织,再到社会企业和公益组织的发展历程。 2010年,一对国外艺术家夫妇迈克尔(Micheal)和植村惠美在北京组织了第一场有机农夫市集,彼时,没有固定时间与目的的农夫市集,还只是关注乡村与食物的艺术家与当地农民们共同参与的一场“行为艺术”。作为第一批志愿者和消费者的常天乐,却发现了市集的特殊意义与价值。尽管不被理解、困难重重,她和最早的几名志愿者还是继续将市集固定和延续了下来——组织市集涉及的一些费用,甚至都是志愿者们自掏腰包来支付的。
早期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活动现场合影:植村绘美、Caroline Merrifield、Michael Eddy、常天乐(左至右)
早期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活动现场
在市集刚开始的阶段,常天乐和志愿者们“不拿一分钱做了三年”,中间有环保基金会为这个“草根小组织”资助了一笔钱,市集才得以短暂雇用了一个全职员工,然而半年后工资便再发不出来了。市集组织者也在探索如何让市集能够坚持初衷,并同时经营下去。在不断探索中,市集也开始帮外地农友代卖农产品,2013年,市集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门店;2016年,参与成立了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2017年,创办传播和倡导可持续食物体系的网络平台“食通社”……
2013年,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在三元桥·凤凰商街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社区门店【集室】
2016年,参与成立了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2017年,创办传播和倡导可持续食物体系的网络平台“食通社”
从最初的不被理解到有了自己的微博、网络共享学习小组和今天的众多铁粉儿,纵观有机农夫市集走过的近十年光阴,理想与现实似乎一直在斗智斗勇、亲密相伴。 市集目前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农友们的“赶集金”,根据生产规模每月几百到千元不等,以及自有两家实体店铺和一家微店的营业收入。两家实体店铺相当于从合作小农户手里进货生态农产品,再直接进行销售的“农夫菜店”。在有了营收后,市集还向农友们开放了“小额贷款”(其实相当于预付当年货款)。因为市集组织者们发现,许多农友在年初需要租地、购买农具,或是盖大棚时往往面临很多经济困难。通过这种方式,市集也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城市返乡青年的工作。“我们会优先考虑返乡青年作为贷款对象。”常天乐说。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快乐返乡青年农场创始人黄利峰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恋乡农场创始人——年轻的返乡青年夫妇温志强&任盈盈
除了城市里受过高等教育的“返乡青年”,现在越来越多在生产一线的普通农民也开始转型加入到生态种植的队伍中。这是因为,农民们在生产一线,对工业化种植模式带来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些“觉醒的农民”,其实比城市里的消费者更加理解恢复土地、进行生态种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组织实践了40多年的有机农业专家Denis和农户、消费者进行交流学习,在小柳树农园为大家亲自示范怎么堆肥减少草害,怎么观察土壤结构,怎么翻地不破坏土壤,绿肥怎么种效益最高。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市集的组织者、农户、客户甚至定位,其实一直处在变化之中。目前,市集已经超出了原有的单一身份——为农友做有机农业培训,组织农友和消费者的经验分享会、传播生态种植理念,组织二者建立社会互助体系CSA,也和中国农业高校和三农问题专家进行学术合作,辅助学术领域设计田野调查问卷和对接农户等。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或许是一个独特、小众、无法复制的存在,在过去的近十年时间里,它确确实实汇集了许多关注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以及食物的人,来来往往,共同成长。
----------------------------------
图 | 四月天、灵泉、小树、食通社、市集农友、市集工作人员等
文 | 中国民航杂志编辑 Rose
微信编辑 | 灵泉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