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小农的销售与认证?CSA大会现场讨论汇总

几百位生态小农来到CSA大会,共同学习如何把产品卖出去,如何卖个好价格。

- 食通社说 -

    几百位生态小农来到CSA大会,如何让消费者信任他们的产品是有机、生态的,如何把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格,是他们非常关心的议题。农夫市集、自营微店/淘宝、消费者合作社、团购小组、生态餐厅、有机小店、电商,小农应该选择哪些渠道?第一天的多个发言和论坛都涉及了这个话题。食通社在此把部分精彩发言和讨论呈现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先来看两个来自韩国和台湾的消费合作社案例。

1

尹享根

韩国韩莎林联合常务理事



    1980年代,韩国经济高速增长,都市化和产业化的背后,农业农民成了牺牲的对象。但仍有一部分农民认为农业乃人类生存之根本,决心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用环境友好的方式从事农业,守护乡村。与此同时,担忧食品安全问题、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城市妈妈们的数量也在增长。


    于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合作从1986年首尔一个小小的米铺开始。现在,韩莎林已经发展到韩国23个地区,成为一个由2150名农人,60万城市消费者共同组成的合作社,经营包括初级农产品在内的2000多种产品。


    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定价,是韩莎林有别于其它销售渠道的重要特色。



    通过这个流程,消费者付出的售价中,农户平均能拿到73%,而水稻这样的主食,韩莎琳的毛利率更低,只有15%。这种考虑到双方利益的定价策略,让合作社走得更加长远。


2

李修玮

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理事主席



      当大会的很多农友犯愁找不到认同自己的消费者时,台湾主妇联盟消费合作社则跟我们分享了一个有理念的消费者想要找有理念的生产者的故事。自己也是消费者的李修玮说,“应该教育消费者:如果要吃到健康安全的食物,就不要期待随时都能吃到任何食材。”


      她向大会介绍了一群平凡的人,如何一起做一件不平凡的事。主妇联盟消费合作社的7万多社员,每个人都是股东,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他们从环保运动出发,一群以女性为主的生活者,透过共同购买,实践绿色消费,改善社会。



      李修玮强调:“我们不仅是消费者,还是生活者。对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有自己的主张。”绿色生活、合作精神的“绿主张”体现在合作社工作的方方面面,他们希望最终能实现自己的愿景:创造公义、健康、幸福、永续的社会。



      在这样的愿景和价值观指导下,主妇联盟的共同购买并不是简单的团购,甚至价格要比普通市场上贵一些。他们的方法是集结有健康概念和环境意识的消费者,以合作社的价值和原则为基础,寻找或开发有共同理念的生产者,提供安全、健康、友善环境的生活必需品。



      而对绿色消费的追求,也让主妇联盟要求产品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使用到废弃整个过程,都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选择相对环保的产品。



      支持小农也是主妇联盟关心的议题。他们目前对接300多名生产者,其中既有农民,也有小手工作坊。每年协助农友实现近3亿人民币的销售之外,还提供灾难救助金、预付货款等各种服务。



      李修玮总结说:“一包米、一篮菜。用爱的料理,食的力量。我们相信,消费可以改变世界。


3

常天乐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食通社编辑



      从2010年开始,农夫市集从北京星火燎原到全国10多个城市,有近20个定期举办的农夫市集。市集不仅为生态小农提供销售、宣传平台,让他们在这里直接对接消费者,吸引长期客户,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分散的小农的产品品质提供背书,并且帮助小农形成在地的社区,相互学习,提高生产、管理和销售能力。



      2017年12月,部分采用参与式保障体系(PGS)工作方法的农夫市集和销售平台决定联合起来,成立了“三叶草PGS学习网络”。网络成员相信,提升在地社区学习、使用PGS的能力,是增强参与方之间的信任、提高生产水平、开展各种合作的基础,也是三叶草PGS学习网络的目标。


三叶草PGS学习网络将会:

· 共同翻译、学习国际PGS经验;

· 交流各自开展PGS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 分享PGS相关的表格、文件、标准;

· 协同开展农友拜访;

· 共同对网络内的团体和农友提供技术服务、质量保障、社区建设和销售支持。


      学习网络的发起方还包括四个公益组织: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南方秘书处,主要负责技术支持)、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北方秘书处,主要负责协调学习)、广东绿耕城乡互助社、广州城乡互助网络计划。后者于12月30日也在广州召集了“广东联合PGS”的第一次筹委会会议,近20家广东的组织、平台、农场、消费者探讨如何推进广东联合PGS。


      更多关于三叶草PGS学习网络和相关资讯,或有意加入学习网络,请在食通社公号对话框输入“PGS”。


      常天乐表示,农夫市集这种模式适合小规模、亲历亲为、多样化生产的生产者,因为这是他们建立和消费者连接最直接的方式,消费者对生产者的兴趣最高,对产品的包容性也很高。但是对于生产品种单一,单品产量较大的生产单元,比如果园、稻田等,则需要考虑对接更多亲近小农的销售渠道,包括和有一定量固定订户的CSA农场合作销售。


4

刘波

一米市集市场总监



      当过IT白领,返过乡,也在广东“沃土工坊”工作过的刘波,现在任职上海的生鲜电商“一米市集”。“我们属于比较有良心,关心小农的电商,”刘波说。

但是作为正规运营的电商平台,一米市集对生产者和产品的要求更加严格。选品会考虑到:

· 流通性,需要具备QS

· 品质稳定,相对标准化出品

· 独特性 (有机方式种植、传统工艺)

· 合理价格

· 口感至少在80分以上(至少要比80%的产品好吃)

· 故事性

· 匹配度

      他们也希望在和新农人合作的过程中,共同提升品质,解决经常遇到的:品质不稳定,以及分拣、包装和物流中的各种问题。


5

卿有钱(真名!)

村里有人创始人



卿有钱提示新农人,创业前要回答这几个问题:

  1. 产品定位:礼品?奢侈品?还是老百姓日常消费的产品?

  2. 谁是你的客户?大城市的有钱人,城里的人脉社群,城里成片小区还是本地人社区?每个社区都有不同的开发市场的方法和思路。

  3. 成本构成?

  4. 定价方式:成本定价法?市场定价法?情怀定价法?

      他认为,深挖城市社区,无论是基于社交关系的老乡圈、校友圈,还是地理关系的小区居民群,是新农人应该着力的方向。


6

贺建增

衡荣农业创始人



      贺建增从2005年就开始在山西农村调研、工作,很快就把支持农民开展有机农业作为脱贫、发展的工具和企业使命。与此同时,衡荣也让更多的城市“生态难民”吃到有机的健康食材。他认为,有机未必意味着减产。但是只有当一个村庄共同开展有机生产时,有机生产的各种风险才能得到有效规避,有机农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才能充分体现。他说,无论是有机农业生产,还是建立服务于小农的营销支持体系,目标就是要让农民:不离乡土就能安居乐业,过得有尊严。


      在晚上另外一场关于产消对接的讨论中,大家又提出了以下问题:


      有没有你也想深入了解的话题?欢迎留言,食通社将为您追踪报道。


7

乔玉辉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以上提到的很多小农生产的有机食材由于没有经过政府认可的第三方有机认证,销售时无法标注有机。因此,更加亲小农的参与式保障体系(Participatory Guarantee System, PGS)也是本次大会关注的议题。中国农业大学的乔玉辉老师分享了第三方认证的做法,为参与式保障体系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思路。


      她建议,PGS的生产标准应该基于有机国标(GB/T 19630)而高于国标。并且应该更加重视生态影响,在以下方面可以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  种子、肥料(来源、质量)、农场非作物类植被比例

·  种养结合的比例(增强自我循环能力)

·  动物福利

·  标签和销售要求

·  质量管理体系

·  公平贸易


       她指出,在民间力量开发PGS之前,应该充分了解第三方认证使用的标准、工作手法、具体流程。再次基础上开发更加适用于小农的PGS,未来也容易被官方接受,甚至被认可。


      更多关于PGS的讨论和发展,请回复“PGS”,并参加12月31日上午10:00在三楼紫薇2厅的分论坛13:全国性PGS认证可行性探讨。


      CSA大会第一天的放送就到这里。明天食通社还会带来更多CSA大会现场讨论和八卦!也欢迎留言,把你最关心的议题告诉我们,我们也会考虑为大家定制资讯哦!




本文转载自食通社KnowYourFood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生态小农的销售与认证?CSA大会现场讨论汇总


  • 发表于 2018-01-02 13:50
  • 阅读 ( 1693 )
  • 分类: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29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