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植:三江源保护的那些事儿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执行理事、北京大学保护生态学教授吕植教授分享了三江源当前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三江源保护的现状以及对未来保护的展望。

编者按

2017年11月25日下午,阿拉善SEE大讲堂三江源系列讲座第一场在阿拉善SEE北京办公室自然教室举办,本次讲座主讲人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执行理事、北京大学保护生态学教授吕植。

吕植教授分享了三江源当前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三江源保护的现状以及对未来保护的展望。阿拉善SEE近30位会员现场参与,同时,此次讲座采取了线上直播。演讲结束后,吕植教授与现场及线上听众进行了热烈互动。

三江源位于青海省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水塔”,有世界上独特的物种,比如雪豹,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珍贵的荒野。

讲座开始前,阿拉善SEE项目经理姚春生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独特的生态价值、面临的问题以及阿拉善SEE三江源保护项目的推进情况。

近十年来,阿拉善SEE基金会一直关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阿拉善SEE基金会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等环保组织一直在这个地区开展环境保护的行动,孵化与发展了近百家环保组织,尝试探索了各种在地的社区保护模式,比如人兽冲突,垃圾处理等。过去五年多来,保护范围涵盖森林、湿地、草原,达到近6万平方公里。”姚春生说。

阿拉善SEE会员胡骏大力支持、参与筹备了此次活动,“除了完成了捐款任务之外,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做这个项目,接下来想继续推动三江源讲座,让大家深入地了解三江源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希望推动青藏中心的成立,这对于三江源项目会有帮助。”胡骏说。



吕植教授为大家系统讲解了三江源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三江源的地理区位和生态系统,以及动物、草原、人三者之间如何共存等热点问题。

吕植教授演讲精彩内容


“我们在三江源七个村子做了对比研究,有不同的雪豹密度、岩羊密度和牲畜密度。目前看来,人-家畜与雪豹-岩羊这两个系统还没有发生直接的冲突。可以看到是岩羊的数量由雪豹调控,而不是受人和家畜的限制。岩羊在牲畜少的地形陡峭的边边角角里面发展起来了,所以使得雪豹也有了一个发展的空间。”

“这些年,和许多关注三江源的NGO一起,如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原上草等等,我们推动以农牧民为主体的保护。村民们本来就有基于传统文化的自发组织,保护神山圣湖和野生动物,促进传统体系与正规保护体系的融合,牧民得到保护的权利,保护也更加有成效。我们所做的是一个桥梁,向外界展示牧民可以做保护。例如培训牧民把整个村子按5x5公里的网格进行野生动物的监测和环境管理,每一个格子是有责任人专门管理的,两台红外相机长期拍摄野生动物的数量和动态,对生物多样性有一个定量的掌握,包括面临什么样的威胁。现在政府买单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聘请了上万名牧民做生态管护员,每个月这些牧民会得到1800块钱的收入,保护本身、监测也成为他们的一个生计。”

“眼下关注比较多的是人兽冲突,做法是建立村基金,同时让老百姓自己掏钱买保险,自己定赔偿的规矩、自己定赔偿的数额,是一个自我管理的做法。”

“总体来说,雪豹和跟它共同生活的野生动物群落是有希望的。除了国家现在重视各种保护措施跟上以外,老百姓对于保护的参与至关重要,参与的背后是有文化的背景在里面的。但三江源最大的挑战也是最更根本的问题是草原退化。草原既是三江源生态系统的基础,又是牧民生活的依赖,需要探究退化的原因和改善的可能,包括分析定居和草原政策的利弊。目前正在做研究希望收集足够的证据来回答这些问题。”

“三江源保护的根本问题,是牧业和牧民生活的良性发展,这仅仅靠NGO无法实现,需要企业家、政府和社会的全力合作。”

问答环节精彩集锦


听众:怎么协调牧民的问题,牧民定居是不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式?如何解决牧民的生活以及草原的退化问题?

吕植教授:定居的弊端是房子周围的草用得太多。千百年来之所以游牧,不是牧民不懂得住房子更舒适,而是草原不允许。而放牧也对维护草原有一定的好处,我们都有草坪越割越长的经验,但要适度。也许可以研究一下怎么改善游牧的生活,像可移动的房子。很多问题必须要到当地才能解决,在远处很难想。

听众:作为NGO也好还是企业家也好,是需要试错的,什么是错?我认为应该从生态公益经济的角度考虑这件事,甚至于是生态生产力,到这样的高度。

吕植教授:我们之前想过一些词,生态服务型经济,提供生态产品。今天早上和杂多县才旦周书记也在探讨,比如在国家公园外面建立一个特色小镇,国家公园有游憩的功能,可以让更多人受益。但是要非常谨慎,得符合这里的生态、文化的标准,质量要高。其实网格化的野生动物监测和管理也可以是一个产品,可以来认领的,之前也和SEE商量过能不能采取众筹的方式,请大家来认自己的一片地,插个旗,关注这片地的变化和保护。

吕植教授:其实网格化草化的都是定量的,其实可以来认领的,我们商量过能不能采取这样的方式来供资,大家都来认一下地,插个旗这是我的地。

听众:我是新会员,我觉得这个项目很真实,下一步需要我们做什么吗?

阿拉善SEE钱晓华会长:项目中心参与的项目只是方式的一种,我们还是基金会来资助项目,而三江源一直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持的项目,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我们提出来,项目要在地化,只不过是考虑到每个地方的企业家便于参与,并不是说远了就不参与了,并不是这个意思。另外,当地的传统文化能否适应汉族人的想法?有好多从技术上可以尝试的东西,包括农牧民的账篷,在保护区的边上搞特色的渡假小镇。

听众:可不可以说三江源现在的一些生态变化主要是由气候变化导致的,人类因素应该占其中相对更少?

吕植教授:现有的研究结论是这样的,北部草原的好转与这些地方降水量的增加正相关;西部一部分变好与冬季最低温度的升高相关性更大。变好的这部分,有句话是天帮忙,可能是跟天气有关系。但是变差的这部分有可能是人为的,与定居和分户的政策也有关系。不同的地方不一样。

主持人:我们现在网上有170位网友在观看我们的讨论,其中一位网友提出:如何平衡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外牧民的生态保护服务的公平收益?在公园内的每月有补贴,在公园外的就没有。

吕植教授:可以参考欧盟的做法,让鼓励机制来限定。用不同等级补贴机制来让土地使用者自己决定在自己的土地上采取什么程度的保护,保护严格的地方给你高补贴,而不是划死区域。政府的作用时检查保护是否有成效,按成效给补贴;牧民得到补贴的多少与保护的成效挂钩。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阿拉善SEE公益机构
原文链接:《吕植:三江源保护的那些事儿

  • 发表于 2017-12-04 15:23
  • 阅读 ( 1572 )
  • 分类:志愿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23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