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环保初衷,走专业化道路,这是南昌青赣环境从环保社团到社会组织转型中的经验和收获。合一绿学院对于南昌青赣环境总干事刘丹的访谈,带您走近赣江边的环保组织。
《中国民间水环境保护组织发展调查报告及案例访谈》由合一绿学院研究员韦伟在2016年3月24日的“环境社会治理论坛”上现场分享发布。本次调查研究历时大半年,研究团队对全国49个参与水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从中根据发展阶段,随机选取了10个省市的各1家组织进行案例访谈,通过鲜活的案例经验呈现行业发展现状。
由于时间能力有限,本次研究选取的案例数量有限,未来期望通过合一绿学院的持续努力,为关心水环境组织的人们呈现更多的案例。
案例档案
组织名称:南昌青赣环境交流中心
发起成立时间:2011年
注册时间:2014年
注册类型:民办非企业
所在地:江西·南昌
全职人员:4人
负责人:刘丹
网站:http://www.cecy.org/
关注议题:水污染、空气污染、河流湖泊保育、青年成长、自然体验
组织定位:立足南昌,致力于保护鄱阳湖及赣江流域生态环境及开展公众环境教育,同时通过自身努力推动公众、政府、高校、民间组织、企业和媒体等共同参与环境治理,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
引言
从环保社团起家,到建立社会组织,南昌青赣环境交流中心经历了组织转型期间的阵痛:原有人员流失、专业人员难以招募,种种困顿让创始人刘丹深感压力。尽管机构困难重重,但始终坚持环保的初衷,创始人也意识到,要想在愈来愈多的环保组织中取得核心竞争力,就必须立足于当地,走专业化的路线,选择有益于转型期组织发展的具体环保领域,持续深耕。
Q1:您当时创立机构的初衷是什么?
刘丹:我是江西农业大学毕业的,那时候进学校,加入环保社团做了一年志愿者。大二时我们社团的老成员建立了一个社团联盟性质的组织,叫作“绿色江赣”。实际上,我大一就已经是志愿者,两个组织都在我们学校,所以就两边兼任。后来我成为绿色江赣第二任执行总监,做了两年负责人。大三时离开机构去济溪,“济溪大讲堂”都由我负责。我在那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参加联想公益创业大赛,建立一个组织。因为我当时觉得与绿色江赣的既定发展思路不符,绿色江赣的松散状态跟学校的社团没什么区别,人员一年一年更替,永远发展不起来,甚至会比社团衰弱得更快。
绿驼铃、绿色潇湘,这些组织已经完成转型,它们也都是从地区性组织出来,然后慢慢转型成为社会的环保组织,我觉得应该走这条路。走这条路的话肯定往三个方向上发展:专职化、专业化、社会化。之后,我自己创立了“江西青年环境交流中心”,大四时我又把原来的绿色江赣合并,它们就如我当初预料的那样,发展越来越不好,于是就改名叫“青赣环境交流中心”。“青赣”的名字,一来“青”是青赣环境交流中心的“青”字,有绿色的意思;“赣”是绿色江赣的“赣”,也是江西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绿色江西”。
Q2:项目开展地的水环境情况如何?
刘丹: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赣江水系也比较发达,南昌市的自来水主要取水口都集中在赣江南昌段。我们一直在关注南昌市的水源地的情况,用了一些简单的检测手段对水源地附近的水进行取样检测,对赣江南昌段两岸的排污口进行排查,同时和江西一个救援组织进行了密切合作,利用他们的船只进行巡江工作,发现了一些水源地附近存在有死猪及游泳、洗衣服等现象。随着这几年的产业转移,很多沿海污染企业都往内陆迁,江西也招商引资进入很多这样的企业。企业造成污染情况也引起很多群体性事件,老百姓向我们反映和求助的案例也逐渐增多。
Q3:针对地方的水环境问题,你们主要运用什么工作手法?
刘丹:现在我们主要做水环境保护,第一个是信息公开,第二个是民间的检测、排污口和污染信息类的收集,第三个是水源地的调查。上半年我们开展“节水进校园”、“守卫江湖”的活动。“城市湖泊”是我们2012年立的项,2013年开始实施,我们连续做了两年,效果比较好,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因为这块领域也没有人去关注,这也是我们机构第一次运行这样大的项目,从设计到运作到后期,都是我们自己独立完成。前期我们参考别人的项目,第一次做这种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时也获得了政府的认可,媒体报道也比较多。
我们今年把项目进行了再升级,“江湖”就是一江一湖,“江”是赣江,我们希望以赣江为纽带,把赣江经过的城市都包围进去,定期有人巡护湖,观察记录。只要做好观察,就是“江湖守卫者”,然后再建立类似于“湘江守望者”的模式。第二个就是做政府数据公开,我们只针对水这一领域,会对全省做一个评价,类似于PITI报告。
我们还希望建立一个类似于绿色潇湘的水污染数据库,它能反映水污染的信息:第一是在地图能显示,第二是有一个搜索框,输入企业的名称,会出现相关的处罚信息,包括它的排污信息。我们现在正在组织培训,让志愿者去各个网站搜集相关信息。
Q4:项目开展过程中是否遇到阻碍?
刘丹:公众参与巡湖巡江的情况不太好,因为专业度不够,没办法去说服别人。这个活动对引导人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演讲能力,还要熟悉当地的情况。
Q5:机构专注于做水保护的原因是什么?
刘丹:我前几年做过很多活动,动物保护、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等,做了这么多年,我觉得环保组织未来的发展会细化。江西现在也没有多少环保组织,我们可能是唯一一个专注做水环保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也已经出现这种趋势,越来越多的环保组织出现,受到的竞争也会越来越多。青赣的核心竞争力在哪?肯定是要专注做一个领域,比如足够的专业,为社会提供服务。不能像以前那样,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什么都做,那样感觉很累。
从组织战略发展的方向来看,因为我们当时还很弱小,人就这么多,资源就那么多,不能什么都去做,然后我就想做精、做小,立足某一块领域做起来,现在就专注做水环保。
Q6:您认为机构从成立到现在,有哪些变化或者进步?
刘丹:就是还没倒闭,很多人都认可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明白了自己的定位。
Q7:您认为机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刘丹:人员,我一直没有找到和我一起创业的伙伴,后来成立理事会,但是都不在本地,三个都在北京,缺少本地的联结。因为我们机构是从学校走出来的,在迈向社会化的时候经历了很多困难,到现在也在走弯路。
我现在主要是做整个机构的协调,对外的协调,与政府的协调。我随时准备着,比如说我辞职了,这个机构马上会散架。2011年刚成立的时候就差点倒闭,整个团队涣散,但是坚持下来了。
Q8:您能谈谈机构近期的发展计划吗?
刘丹:招人,先把一个项目做好,也不贪多,所以在这个项目上还是要投入一些人力。我希望通过我这三年的努力,能像绿色潇湘或者绿满江淮一样,有一个稳定的团队,没有我也能维持下去,不会面临倒闭。我们现在是一个婴儿的状态,成功与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成长起来,吸取教训。
Q9:您认为机构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需要哪些方面的资源投入?
刘丹:人员,资金暂时还很充足,但是要拓展团队就不够了。
Q10:您如何看待国内现有的环保组织,尤其是水环保组织?
刘丹:绿满江淮、绿色潇湘、曙光等很多组织做得比较好。绿满江淮公众参与做得很好,水检测、水处理也都很好,很有新意、很专业。因为我不喜欢对抗路线,这对机构是很大的风险,还因为我在政府工作,所以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我觉得绿色潇湘的宣传做得很好,很专业、很创新。
感谢南都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对本项研究的支持。
点击《中国民间水环境保护组织发展调查报告》获取报告电子版,查看更多水保护案例。
-
发表于 2017-11-22 17:02
- 阅读 ( 1373 )
- 分类: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