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
2018年10月,中国社会公益保护地联盟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土地信托联盟2018年大会,之后前往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赛诸塞参观访问土地信托相关机构和保护地。作为成员之一的GEI,也派彭奎博士前往学习,并带回了土地信托对于中国保护地的思考。
“土地信托保护”是个什么东西?
相信大家对于这个名词都非常陌生,“土地”“信托”和“保护”三个我们都能明白的概念,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事实上,在当今全球形形色色的各种土地保护模式中,土地信托保护(land trust, 也叫“土地保护” land conservancy) 或许是最流行和最具影响力的土地保护模式之一。土地信托以私有土地保护为主,与大尺度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荒野保护地等公有土地的保护形成互补的保护体系。
图片来源:Muskoka Tourism
这个概念其实相当的年轻,自从1891年被第一家土地信托机构 The Trustees of Public Reservations (后更名为The Trustees of Reservations, TTOR)提出后,在1980年代左右才发展壮大。目前在美国,有超过1667家土地信托机构,保护着超过5600万英亩的(约22.8万 km2)的土地,约占美国国土面积的2.3%,在野生动物栖息地、水质和湿地以及农牧场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The Trustees of Reservations是拥有800人的大家庭
图片来源:The Trustees of Reservations
那土地信托具体是怎样操作的呢?请听小编为你现身说法。
那是2015年的夏天,在加拿大生活的小编第一次有机会加入非营利性的土地信托机构— The Nature Conservancy of Canada。一整个夏天,作为保护助理的小编,和区域经理--“大佬”Ali开着车,后备箱和后座堆满登山包,睡袋和枕头(有时候车顶还绑着皮划艇)在安大略省东部四处奔波,争取在冬天来临以前走访所有的三种保护地。
你没有看错,把船绑在车顶上是加拿大人的常规操作
图片来源:Cargo Gear
一般来说,如果那天去的是永久性私有保护地(freehold private reserve),我们都会默默的松口气。因为通常这些保护地都是机构通过购买或者接受捐赠获得的土地所有权,意味着机构可以不受限制的开展保护工作。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简单的背上包,拿好导航仪器,去森林里溜达一圈,记录看到的动物和植物,试图寻找以前记录里出现的濒危物种。如果没有蚊子骚扰,还可以安安静静地在山崖上坐一会儿,看看风景。
当年小编就是这样工作的
图片来源:The Nature Conservancy of Canada
但如果她前一天告诉我,准备好去见landlord(地主),我就明白明天的保护地是有主人的。除了机构自己拥有的保护地之外,还有一大部分保护地依然被私人拥有。土地所有者会与土地信托组织或者政府签署一项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叫保护地役权(conservation easement),将土地的“保护权”移交给保护机构。虽然土地所有者仍然拥有并可使用土地,但会收到保护目标的限制。更重要的是,保护地役权是随土地而存在的永久性权利,一旦签订,就不会随着土地所有者改变而变化。
我和Ali的工作就会稍微复杂一点:首先,需要拜访地主大人。他们通常都非常友好热情,会邀请你进屋坐坐。但是这一坐就至少半个小时,除了了解土地的状况,还会跟每年见一次面的Ali叙叙旧。好不容易把咖啡喝完,终于可以开始例行的土地走访。除了监测观察野生动植物之外,还需要了解地主使用的情况,确保他们严格遵守保护协议。
地主家的房子往往都在风景最美的地方
图片来源:Kijiji
第三种保护地就比较少见了,基本上只是听过,叫非永久性私有保护地。保护机构或政府会与私有土地所有人签订管理协议或租赁协议开展保护管理工作,但有时效性,并非永久保护,会受到土地所有者变更而影响。因为成本太高且不确定因素太多,一般机构是不会考虑以这种形式开展保护的。
图片来源:Blue Mountain Land Trust
当然,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有人愿意把自己家的地拿出来给保护机构?而且还是在被限制使用土地的情况下?
首先,土地信托并不是单一的以防止土地被外界干扰或破坏为目的。它的保护目的千差万别,可以是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农田和森林的持续生产产品的能力,也可以是保护狩猎地以使狩猎传统行为不会被影响。所以,只要土地所有者和保护机构目标一致,保护地役权可以允许私人的经济活动而不是严格限制或阻止,能够在土地所有者继续经营土地并获得收益的情况下,达成保护目标。
图片来源:Toronto Star
其次,土地所有者在参与保护后,可以得到政策和税收上的优惠。当地主奖保护地役权转让给公益机构的时候,地主将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根据不同的协议条款,保护地役权对发展的限制越多,税收减免的力度也就越大。美国1981年出台的《统一保护地役权法案》保障了保护地役权的实施,也极大的激励了私有保护地的发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信托是深入社会的理念和价值观。在美国,有很多关于保护地的口号,比如为公众保护土地(Protect land for the public)、为了野生动物和人类保护自然(Protect nature for people and wildlife)、保护你深爱的土地(Protect land you love)。这些口号都记载着当地土地保护的历史,也成为一代又一代美国人追求的价值之一。因为无论是为了公众利益、家园美景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脚下的土地都是我们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开始。
图片来源:Protect Public Lands
那么关于“土地信托保护”,有哪些地方中国可以借鉴学习呢?
由于土地产权和政治体制的不同,中国显然无法完全复制美国的土地信托和土地役权保护。但它的保护精神、法律体系和运行机制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需要建立中国土地信托保护相关法律体系。美国《统一地役权法案》的出现不仅给予土地信托法律基础,也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中国的生态保护体系也需要土地先脱和地役权的统一立法。
地役权仔中国的实施和保护权形式变通。地役权是伟大的保护创新思想之一,其实质是为了永久保护土地而限制某些土地的权益的获取,从而为公众获得生态价值。由于中国仅有集体和国有两种产权形式,因此很难产生私有土地的买卖和交易,土地信托和地役权的实施受到很大限制。但是,在中国地役权可以通过协议和租赁的形式来实现。通过较长时期的直接租赁使用权,或者通过协议的方式限定使用的方向,是地役权能够实现土地保护的可能方式。
运用特许经营权开展生态教育和生态服务。在现代的土地信托和地役权保护中,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了多目标的实践。将保护与人联系起来,了解到自己保护的栖息地和野生动物,享受保护地内的自然环境,才能让大家贡献于保护。在中国的现状条件下,生态教育或提供生态游憩服务,若无法通过购买土地或地役权来实现的话,可以通过特许经营权来实现。
用公民科学的方式促进国民参与保护价值观。保护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或许是一个更加根本性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构建的公民精神。除了开展生态教育,用公民科学的方法,将人们带入自然或许是最有可能的方法之一。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