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环保公益机构如何踏上规模化道路?

12月11日,“汇聚善 连锁爱——2018中国好公益平台年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分享了好公益平台两年来推动公益产品规模化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经验,同时发布了“影响力规模化”专题研究成果。年会同时举办了三个平行分论坛,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公益产品规模化的成功因素和挑战,无痕中国秘书长大麦分享了《定位助跑,在好公益平台踏上快车道》的主题报告。好公益平台各方伙伴代表和

12月11日,“汇聚善 连锁爱——2018中国好公益平台年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分享了好公益平台两年来推动公益产品规模化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经验,同时发布了“影响力规模化”专题研究成果。年会同时举办了三个平行分论坛,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公益产品规模化的成功因素和挑战,无痕中国秘书长大麦分享了《定位助跑,在好公益平台踏上快车道》的主题报告。好公益平台各方伙伴代表和公益界人士共400余人参加了年会。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定位助跑,在好公益平台上如何踏上快车道”,这也是无痕中国环境教育中心(以下简称“无痕中国”)成立三年多时间里,在探索环境项目规模化方面的一些思考。


截至2017年底,中国的社会组织已经有近80万个。无痕中国成立只有短短3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微公益机构”,我们是怎样走上规模化道路的呢?


无痕中国是2015年成立的、主要做环境教育的机构,应用“体验式、游戏化、在地化”的教育方式,原创设立了很多环境教育课程。我们发现,好像一谈起“环保”,听到最多的就是捡垃圾或者垃圾分类。其实环境教育的内容和范围远远超过“垃圾”这个概念。


无痕中国做了一些自己的尝试。在2016年到2017年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在济南、杭州、青岛、长沙、唐山、绍兴等城市建立了6个分站,推动了公众参与的环境行动开展。


在加入好公益平台的2018年,我们主动放慢了扩张和复制的脚步,开始有意识地观察身边的其他优质公益产品,向他们学习,再根据无痕中国自身产品的特性,在规模化的道路上不断优化,不断前进。



对公益复制路径的“观”与“察”


加入好公益平台后,无痕中国对目前国内一流的公益机构,做了自己的观察和了解。


首先是“观”


无痕中国参加了好公益平台组织的两次培训和多次路演活动。只要有可能,我们就对所有同行的产品进行接触和了解,包括产品的提供方、产品用户、枢纽机构,尽可能地全面了解不同的产品。以下是我们大致的考量范围。



首先,看一看产品具备什么样的产品特色。比如说针对什么社会问题、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产品具备什么样的独特卖点,有哪些优势,等等。


第二,看机构资源。在机构资源方面,我发现平台上真的是大咖云集。大家的能量和资源都不一样,很多机构都能获得非常优质的资金和技术、或传播资源,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可是,作为小公益机构,我们不具备这些,应该如何开展产品复制呢?


第三,观察他们不同的复制方式。比如是授权开发还是开源复制?如何选择合作伙伴?其核心课程是提供软件还是硬件?整个产品系统的运营模式是“轻”还是“重”?这些都值得学习和考量。


第四,关注产品的后续支持:是一次性出手就结束,还是后面还有长期可持续的支持;有没有在线课程及督导?能否支持伙伴筹款?


第五,关注产品的落地效果。除落地数量外,还会考量产品长期的成效,比如两年或三年后,还有多少机构在持续这个项目?为什么能够持续,或为什么不能持续?


最后,关注用户反馈。我们会问一问产品合作方和用户,如果最终放弃了,或没有持续做,是什么原因?是组织方的原因,还是落地伙伴自己的原因?我觉得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考量可复制好产品的重要因素。


接下来是“察”


在看到以上这些现象后,我们就开始梳理共性——究竟哪些公益产品是受欢迎的,哪些公益产品是真正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我们发现受欢迎的公益产品有这样的一些特点:

 

 “满足刚需、直击痛点、产品轻巧、品牌醒目、流程标准、授权免费”。

 

可复制的公益产品要素,我们认为三个关键词是:刚需、轻巧、免费。

 


刚需政府和社会有急切需求,同时,它的立项可获批。加入好公益平台后,我发现很多社工组织都希望能有一个容易获批的立项,这样政府资金容易申请;最后,伙伴跟无痕机构愿景能合拍,这是最好的。


轻巧:我们希望项目能够操作便利、易上手。因为无法对当地合作方的执行能力有太高的要求,项目运营最好能简单、好操作,这样才容易实施和长期开展。运营要有手册、讲师要有培训和指导,最好由我们提供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功能的教具物料:这也是在好公益平台里面所收获的、其他的好产品给我们很重要的启发。


免费:很多好的公益产品,授权免费,甚至启动阶段为合作伙伴提供一个比较低的费用支持,或筹款方面的帮助,或提供一个能向社会收费的产品,这些做法都能够有效支持合作伙伴可持续的发展。


“观”“察”了其他机构的好项目,我们自己梳理以后,又发现在用户和合作方的可持续方面,需要怎么样做,才能解决两个新问题。


问题一: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用户合作,什么样的用户是可靠的、可持续的?

问题二:我们共同合作怎么才能不只有一年,而是两年、三年更长时间的合作下去?


我们把无痕中国自己的环境教育产品做梳理,得出结论是:



第一,解决社会问题。无痕中国本身是一个社会组织、公益机构,我们做环境教育跟传统环保还有区别:环境教育更多有关环境问题发生的前端,其他机构在做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的时候,无痕环境教育在消费前端就开始传播少用、减少的概念。所以,我们课程设计的基础是“负责任的生产与消费,可持续的城市与社区”,这既是联合国也是我国政府倡导的两个基本原则。

 

第二,挖掘客户痛点。不同的用户,痛点是不一样的。比如“环境教育”,这是环保部门的痛点;比如“社区营造”,这是民政和街道部门的痛点。而教育部门可能对这两个都不感兴趣,他们的痛点是“综合素养”。在做校园课程开发的时候,加上“综合素养”这个内容,学校和老师一看就明白了。对于旅行部门,更多关注的是“文明旅行”……无痕中国目前的合作伙伴,已不只是环保部门,更多的是其他的政府相关部门包括体育、园林、林业等合作,每个部门都有它自己的痛点。

 

第三,需有关键指标。像社会效益、创新性、政策引导、广泛性、次数、人数,这都是衡量我们这个项目好与不好的量化指标。无痕中国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我们自己原创的“体验式、游戏化、在地化”方案,绝大部分课程都做成各种教育方式户外形式的环境教育产品。

 

第四:提供独特卖点。我们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来进行定制。比如,无痕中国最早获奖的产品是进入中国好公益平台的“无痕环境公益课堂”,实践过程中发现有点“重”,虽然好像谁都能用,但产品本身缺乏直接打动特定用户的优势。我们目前根据客户需求,把它拆成了多个更轻巧的环境教育产品,同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来进行设计,更便于落地和传播。

 

第五:建立门槛优势。除了原来提供的无痕环境理论体系以外,我们自己开始形成了产品体系、服务体系,与好公益平台的伙伴一起,把无痕环境教育产品的服务流程做了标准化设计。知识产权方面,从前几年开始注册到现在,目前我们已拥有了20多个商标,有的是现在可用的、有的是作为储备的,这为无痕环境教育产品系列建了一个小的壁垒。


无痕中国的对策和实施


想明白自己有哪些优势、如何利用这些哪些优势后,我们就开始考量应该怎么做。现在无痕中国的做法就是发挥“体验式、游戏化、在地化”的项目特点,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流程,筛选确定客户对象,进行定制开发环境教育产品。这样就解决了前面的两个困惑: 一是哪去找客户、快速复制;二是怎么样做,才能让合作伙伴可持续。



上面这幅图,是ABC美好社会咨询社为无痕中国做的方案之一:纵轴是合作意愿,横轴是资源匹配,从这两方面进行梳理,这个直观的图表一下子解决了我们对于社工组织合作的困惑:此前路演的时候我们发现,无痕环境教育产品与社工组织有点不太匹配。而在做了这个表格筛选的时候,一望可知,其实在无痕环境教育产品的用户考量上,目前社工组织确实是在一个比较靠后的位置。

通过梳理,无痕中国建立这样的客户体系:



环保部门:我们能够提供的是环境教育、政策宣导、公众参与。

教育部门:为中小学和大学定制无痕环境教育课程,提供综合素养、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教育产品。 

民政部门:包括社区营造、三社联动,一部分的环保宣传,都是我们的优先项。

 

而其他政府部门,目前无痕中国基本上没有着力。

 

我们目前把直接用户定成这几个方面:



EFG,即企业、基金会、政府。

关注CSR的企业为首选。那是不是通过这些渠道找到了企业和出资方,就没有意愿做规模化和复制了?不是。出资方只想做短期的一次性活动,无痕中国很可能还是不考虑合作,我们更多的是考量这样的机构伙伴:他们在各地有分站或渠道,他们愿意来采购无痕中国有针对性的环境产品,他们愿意让更多的机构和企业来参与,那是我们的首选。

 

其次是基金会。现在已经有基金会,通过其外地会员企业来落地无痕环境项目,无痕中国提供相应的教案、培训、教具。发动企业力量集中在当地执行环境教育项目,他们的执行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第三,政府部门。政府这块需求也很大,能根据需要、抓住他们急需解决的一些痛点并提供优质高效方案,会是解决社会环境问题的捷径。

 

我特别同意德鲁克先生的一句话:“只有把社会问题解决变成有利可图的机遇,社会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上面就是对应为前面的第一个问题,即我们怎么样来寻找合作伙伴。

 

是不是只有免费才能获得更多的用户?如果把项目变成一个本身就能收费盈利的项目呢?公益机构为什么就不可以向社会提供一些收费的商业产品?如果在政府申请不到相应的项目立项、申请不到购买经费的话,无痕中国能不能给当地的社会组织或社工组织,研发提供一些能收费能盈利,能解决社会问题的项目,让他们能站着生存下去?

 

基于以上思考,无痕中国为伙伴设计TEEN这样几个产品:分别是T生态旅行、E研学旅行,E环境教育和N自然教育。



大家都知道,目前国内绝大部分自然教育项目都是收费和盈利的,研学旅行同样。我们觉得,环境教育机构参与研学旅行和自然教育,这也许是一个快速复制环境教育产品的好方法,值得尝试。

 

说完前面这些我们的观察、思考,我们就决定自己的策略,把它形成方案,动起来落在实处。作为一个小微公益机构,无痕中国目前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快速、有力的执行力。

 

这半年无痕中国把日常工作做了一个加法和减法。在项目研发方面,做深、做细、做加法;在业务梳理方面,做聚焦、做筛选、做减法。有一些项目可能短期不具备条件,看不到效果的就暂先放在一边了。

 

加入好公益平台以来,无痕中国在技术、专业、管理、客户、资源和财务这六个方面,都得到了平台的大力支持。


无痕中国的探索与总结


这半年来,无痕中国已与两个基金会签约,开始了定制产品,这两家基金会在全国拥有网络,有很多的企业合作伙伴。无痕中国提供完整教案、讲师培训和教具物料推动落地。我们还与政府部门开展合作,一是定制环境教育产品,马上要全省推动开展;二是我们已经做好的产品,政府直接来购买。

 

以上成果说明,目前无痕中国这个方向是对的,探索是成功的。而这个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并找到了一个适合我们机构的方式,都是在中国好公益平台上收获的。

 

最后,希望与各位伙伴一块解决社会痛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我也特别有信心,愿意与大家一起,迈步从头越。


图为大麦在2018中国好公益平台年会上发言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LNT”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tEsYR7OJ832iUNjZF4AyQ

  • 发表于 2019-01-17 15:00
  • 阅读 ( 1430 )
  • 分类:志愿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29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