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原四川西部自然保护基金会)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政府签订老河沟国有林场50年委托管理协议,建立了一个完全由民间机构管理的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老河沟自然保护区。
小编:上期专访我们已经介绍了什么是保护地,什么是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小伙伴们有何感想?
小伙伴:我知道很多道理,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怎么办呢?
小编:没关系,我们不止有鸡汤,也有鸡肉!今天我们就请来了桃花源基金会首席科学家王德智博士给我们唠唠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长啥样儿?咋长成的?为啥养成这样儿?未来还能更美不?
首席科学家?听起来很霸气的样子!
王德智
北京大学动物学和保护生物学博士,负责桃花源基金会科学指导及保护地项目执行,有超过10年的一线生态保护工作经验。
提问:老河沟到底在哪?为什么选在那儿?
回答:老河沟位于岷山横断山脉北段,在我国32个保护优先区中。这片区域有很多大熊猫的潜在栖息地(下图浅绿色区域),而已经建成的保护区只有绿线圈起来的那几个,是不是看到还有不少没被保护的部分?这些地方就是我们所说的保护空缺,在这些保护空缺中,我们根据可行性最后选择了2号圈所表示的老河沟。
提问:老河沟有多大?是什么样的?
回答:老河沟面积110平方公里,下图中这个绿毯子一样的区域就是老河沟了。这里曾是一个100平方公里的国有林场,和一片10平方公里的集体公益林,现在我们把它建成了一个自然保护区。
提问:老河沟是怎么从一片林场建成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的呢?
回答:先要拿到管理权,怎么拿到呢?最重要的是和当地政府部门达成协议。对于老河沟,我们和县政府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再商议具体的办法,国有林怎么交给我们?集体公益林怎么交给我们?最后,我们达成协议,将老河沟110平方公里的林地委托给基金会做保护管理,用于建设保护区。对于严格保护的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来说,有法律保障的协议是实现长期保护的条件之一。
提问:老河沟里有居民吗?建立保护区的时候,居民迁出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回答:老河沟在成立保护区前是国有林场,里面没有居民。但居民迁出问题我们在另一个保护地——向海遇到了,桃花源基金会将配合当地政府的生态移民政策,协助保护区退出其中耕地。当然,如果某些区域居民很多又没有好的机会迁出,可以先不考虑在这里做保护了,毕竟需要保护地方很多,保护不要认死理。
提问:桃花源基金会如何管理老河沟呢?
回答:我们建立了一个本地的专业保护机构——平武县老河沟自然保护中心负责具体的保护工作执行,基金会负责评估该团队的工作。要实现一个地区的长期保护就必须由当地人来做。这样,既有委托管理权,又有本地管理机构,这才是由民间机构来实施真正的保护管理。
桃花源基金会在其中的角色主要有两个:一是负责接地,政府更有可能将一块地托管给大的基金会,而托管后则由在地机构执行具体的管理;二是在资金和技术上资助和支持在地机构实施保护管理。
提问:怎么确定要在老河沟做什么呢?
回答:第一步,先问一个问题:我到底要在这儿保护什么?首先和相关专家研究、选出这片区域中最有保护价值的保护对象(不超过8个)。在老河沟我们识别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山地溪流生态系统等7类主要保护对象。第二步,评估每一个保护对象的现状,找出存在的威胁,对威胁因素排序,找出哪些威胁是最主要的。在老河沟我们识别出的主要威胁是偷盗猎和毒鱼、电鱼。第三步,分析这些威胁为什么会出现。老河沟威胁存在的根源就在于保护区外村民生活和发展的压力。第四步,找出解决方案。老河沟采取了保护区内实施严格保护,保护区外推动社区发展的策略。
提问:那严格保护和社区发展的策略如何具体实施呢?
回答:对内严格保护并不是说任何人不许入内,而是希望任何干扰活动都不对保护区造成压力。具体怎么来做呢?1.先把门看好(老河沟在3个沟谷的沟口均设立了检查站);2.建立完善的巡护系统,让来搞破坏的人找不到漏洞(老河沟设立了日常、重点、专项的三级巡护体系,26条巡护线路遍布全区,同时布设80多个红外相机位点,既能了解动物活动情况又能抓拍非法入区人员);3.严格执法,抓好大棒(老河沟和当地森林公安合作设立林区警务室并有协警4名)。
但是,只有这些是不够的,得想办法让周边的老百姓在保护区外就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能因为有这个保护区的存在而获得更好的收益。这样还愁当地人不支持保护吗?当地人都支持了还愁保护做不好吗?因此,老河沟最初就将离保护区最近的民主村作为扩展区(如下图示)纳入规划,进行产业扶贫。
提问:做保护还要兼顾扶贫,这弯转的有点大,能踩脚刹车给点具体示例吗?
回答:简单来说就是桃花制+桃花驿。
先说桃花制。保护区周边有的是好山好水好空气不种点好产品不是可惜了!2013年,我们开始了生态定制农业,农产品标准从最开始的“农户自食”到现在取各项食品质检指标最严限值,参与农户也从最开始的9户到现在的100多户(全村1/3),2016年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也就是说,现在村里1/3以上的农户配合我们放弃了进山从事破坏活动还能每年增收1万元。不仅如此,2016年我们在社区建立了蜂蜜酒厂,将蜂蜜开发成蜂蜜酒,获得了630万的收益,其中330万覆盖了酒厂成本,另外300万反馈到保护中,覆盖了老河沟一年的运营经费,老河沟实现了可持续运营。这一模式也被总结发展成了桃花制·保护地友好产品体系。
再说桃花驿。下一步,我们计划在村里引入第三产业——生态体验,在社区建立桃花驿并辅导社区发展茶社、瑜伽馆、手工馆等产业,培训农户成为导赏员,按照保护区管理规则带领游客进行生态体验,将老河沟的旅游利益完全让渡给社区,希望能让更多农户从保护中获益。
提问:老河沟模式确实不错,但它是不是一个特例呢?还是只有情况和它极相似的才能建成这样呢?
回答:老河沟并不是特例,我们已经把这一模式复制到其他的保护地了,比如乐山金口河的八月林保护区,云南鹤庆西草海,吉林向海,值得一提的是后两个都是湿地类型的保护地,和老河沟的状况很不同。
敲黑板、划重点
最后,强调下一个严格保护的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的主要特点:
1. 多种方式获得保护权,由政府监督;
2. 引入社会资金,由民间机构管理;
3. 有独立的地方专业管理机构实施有效保护;
4. 统筹内部保护(巡护+执法),兼顾外部发展(产业扶贫)。
合一绿学院秉持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理念,以“每个人都能认识到环境问题并行动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愿景,是致力于环境保护行业发展支持的专业非营利机构。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