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课程专访 | 野生动物肇事,“罚单”怎么开?

2017年5月,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合22家国际、国内环保公益机构,成立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联盟。作为配套的技能提升服务,切实提升在地保护公益组织和力量在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合一绿学院受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联盟委托,开展系列培训课程,解读自然保护地理论,分析各类案例。 为切实提升伙伴在保护地工作的实践能力,本期自然保护地系列课程选拔优秀学员深入探访四川、深圳保护地

2017年5月,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合22家国际、国内环保公益机构,成立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联盟。作为配套的技能提升服务,切实提升在地保护公益组织和力量在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合一绿学院受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联盟委托,开展系列培训课程,解读自然保护地理论,分析各类案例。


为切实提升伙伴在保护地工作的实践能力,本期自然保护地系列课程选拔优秀学员深入探访四川、深圳保护地,与业内专家与一线工作伙伴交流学习经验。



讲师寄语

jiangshijiyu


人兽冲突发生的区域大都集中在人与自然关系密切的地方,关注它也是关注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公益保护地的建设与管理当中,关注、研究人兽冲突并寻找解决机制,可以保护野生动物不受报复性猎杀,同时保护人类生产生活安全。


扫二维码,学习《人兽冲突原因及缓解对策》课程


讲师介绍

jiangshijieshao



吴岚,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博士,曾多年在青海三江源研究棕熊生态学和人熊冲突。现从事湿地与濒危水鸟保护研究工作。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鸭类专家组专家。挪威海达路德公司极地探险队科学讲师。著有《三江源高寒地区食物链大揭秘 》、《燕园草木》等科普书籍。


1

人兽冲突概述


提问:如何理解人兽冲突?


吴岚: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人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动物共存,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也在不断被侵蚀,当人类和野生动物的接触不断增多,他们之间的冲突和共存都不可避免。


人兽冲突指的是导致了负面结果的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或者可以理解成野生动物肇事。但通常理解的人兽冲突,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给人带来了财物的伤害或者给人身财产带来的各种损失。


当然人类也在试图保护野生动物。这也是我们在保护生物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提问:全球范围内人兽冲突的类型有哪些?


吴岚:人兽冲突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食肉动物,像狼、虎豹、猞猁、雪豹这种食肉动物对牧民家畜的捕食;


第二种是大型的食草动物或者杂食动物:如野猪、亚洲象、黑熊等,损害庄稼、财产;


第三种类型是有蹄类、兔形目动物对草场的竞争给畜牧业带来的损失;


第四种是直接的伤害,像虎、豹、熊,还有大象等大型动物,极端情况下发生的动物伤人事件。


上述动物给人带来损失的另一方面就是人对野生动物的报复性猎杀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直播11分50秒听吴岚博士详解人兽冲突案例故事。】


目前国内外人兽冲突的案例和研究都很多,图片展示的是狼咬死了宁夏牧民家30只绵羊的现场,食肉动物的特性是会一次性地多捕猎,保证在较长时间有充足的食物,因此我们常看到家畜被攻击的现场,特别是狼攻击的现场,损失是十分惨重的。


野猪在中国及世界范围都是一个广布的物种,杂食、繁殖能力非常强,它的数量在某些保护较好的地区也是增加非常快的。


一方面是因为自然的捕食者,像老虎、豹子这些大型的食肉动物损失严重、缺乏天敌,从而爆发性地增长;另一方面,野猪的习性之一是在不取食的情况下也会拱地,严重破坏土地和庄稼,因此在全国很多省份人和野猪的冲突非常严重。


青藏高原上的藏野驴,或者是藏原羚等有蹄类动物,会在每年春草场返青的时候与牧民的家畜竞争草场。


对于牧民来说“自己家的牛羊都喂不饱,然后来了一大群、上千只野生的食草动物,但是也没有办法把它们赶走。”而鼠兔和其他啮齿类则是一年四季在一些地方啃食草场。


从生态学角度这是自然食物链一环,但从牧民或者畜牧业角度看,这会影响他们的生计,因而产生矛盾。


大象与人的冲突主要是发生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近四十年来它的自然栖息地被人类大规模开垦,而大象需要的活动面积非常大,所以每年大象跑到农田里糟蹋庄稼或者果树,甚至是伤人事件都不少见。


据2014年统计,在云南西双版纳我国只有300多只亚洲象,实际上数量是非常少的。


报复性猎杀


提问:以上几种情况都是从对人的损失角度进行分析,从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角度,人兽冲突的影响是什么?


吴岚:是人对野生动物的报复性猎杀。


宁夏有一个典型案例,牧民发现有动物袭击羊,但却以为是附近的流浪狗,于是拿起锄头打死了其中三只,后来才发现是一群狼。狼在我们国家是二级保护动物,数量本身已为不多,牧民不仅遭受了损失,还捕杀了国家保护动物,可能还会受到一定的处罚。


再比如野猪的例子,云南省山区的一些地方,相对来说比较贫困,当地土地生产力不是特别高,一旦有成群的野猪下来破坏庄稼会产生严重的损失。人们虽然不能打猎,但还是会心存不满,所以下套子的情况也会有发生。


所以“人兽冲突”不管从任何角度来讲都是不利的。对于当地,特别是在这些农牧区的老百姓,一点点损失就对他们生活造成很严重的影响;而另一方面野生动物,特别是大型兽类,在我国基数少,保护工作也付出很多,一旦冲突加剧,则不利于保护成果与未来工作的开展。


提问: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怎样的时空变化?


吴岚:从时间线上来看,我国的人兽冲突,其实是人兽关系发展的一个表现,人们对于野生动物的态度经历了多次的转变。


农耕时代,人们主要是以自给自足的方式进行可持续的种植和原始的狩猎活动,那时候人口数量也不是很多,还是野生动物占主导的。一定强度的狩猎、获取食物都不会对环境产生过多影响;


20世纪初,由于生产力提高,人们开始通过利用农闲的时间集中地捕猎野生动物,甚至进行出口贸易换取外汇和其他的物资,捕杀的强度提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动荡的时期里,以“除四害”“除害兽”的名义对大量野生食肉动物进行了捕猎,也包括一些作为食用、药用名义捕猎的行为。甚至大量收购来出口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广泛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野生动物的数量;


20世纪80年代,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于1989年正式开始实施,在此之后的20多年,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部分野生动物相比过去有所恢复,特别是一些食草类的动物。但是又受限于禁猎禁罚的政策,人们放牧采集的活动范围则在不断地扩张,这又从另外一个方面增加了人和野生动物相遇并且发生冲突的机会。


2

人兽冲突问题的重要性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人兽冲突?


吴岚:自然爱好者,或者一线做社区保护的实践者,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我们还是希望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身边的野生动物。


一方面要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产生活安全,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保护野生动物不会被报复性猎杀,人和野生动物能够很好地共存在这个地球上。


3

人兽冲突产生的原因


提问:为什么会产生人兽冲突的问题?


吴岚: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的可能性做分析。


*野生动物角度:野生动物数量增加,野生动物的种类发生改变,野生动物的分布范围变大,进入了人类活动范围,或是野生动物的行为习性发生改变导致了这些人兽冲突。


在1989年《野生动物保护法》开始实施后,食草动物数量恢复得很快,但是捕食者数量没有跟上来。食物不足时,出现野生动物进到村子里头吃庄稼,破坏一些果树的情况。


*人的角度:纵观我们近几十年历史,人的数量增长比较快,活动范围、开发力度、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人开发了野生动物的原始栖息地,与野生动物的竞争也在增加,而人的观念和文化的改变,对野生动物肇事的容忍度降低。 


结合我国人兽关系时空变化格局,可以发现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人兽冲突产生的原因是不尽相同的,也有可能是各种原因的组合体,接下来我将以我在青藏高原展开的人熊冲突研究为案例详细讲解。


青藏高原人熊冲突案例分析


提问:青藏高原地区人兽冲突是怎么样的? 


吴岚:以青藏高原人和棕熊的问题作为例子。青藏高原人和棕熊的冲突在不断地加剧,从90年代到本世纪初,冲突的比例在不断地增加。


自2009年开始做的前期研究发现,大部分地方牧民都会报告有熊的分布,这些分布区有很多地方确有人熊冲突的报告,而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大部分的人熊冲突开始于2003年。


目前在青藏高原地区人和棕熊冲突主要表现在:破坏房屋,有捕食家畜、伤人的情况,同时熊会因为一些原因被猎杀。


提问:人熊冲突带来了什么样的经济损失?


吴岚:在我们的研究区——索加乡牧户,统计一年的时间人熊冲突的损失情况,发现至少70%至100%的牧民遭受了熊的伤害,最主要的形式为破坏房屋、财产、食物、家畜的经济损失,对于三江源腹地的索加乡,人熊冲突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可以高达3000元/年。


这是远高于整个三江源地区的,我们关于整个三江源的人熊冲突损失情况普查表明,熊直接带来的经济损失在300多元/年(来自李娟的研究)。同时,在近些年里没有直接的人员伤亡情。


但是,在我们有证据的调查中发现,有两只成年棕熊和三只幼崽被捕杀。


提问:三江源地区人熊冲突是什么趋势?


吴岚:通过调查和历史记录,索加乡的熊的并没有变多,青藏高原在1997年之前每平方公里大概有1.2-3.4只棕熊,在我们1万4千多平方公里的研究区域当中,应该有17-48只,实际上调查到的只有10-15只,人少了,熊也少了,冲突还是加剧了。


我们统计了棕熊获得自然食物和获得人类食物的利益代价比,发现棕熊从人类处获得食物利益代价比是挖旱獭的70倍以上,而捕食一只鼠兔可获得的能量是捕捉一只旱獭的2.7%,那非常少了,要捕捉37只鼠兔才可能跟一个旱獭差不多,所以不管是搜寻捕捉鼠兔还是挖旱獭,相比挖一个牧民的房子获得的能量,完全是没有可比性的。



提问:通过研究,冲突增加的原因是?


吴岚:刚才讲到,青藏高原人熊冲突表现为破坏房屋,而破坏房屋的时间是夏天,也就是大部分牧民搬去夏季牧场的时间,此时“冬窝子”就空出来了。


牧民从游牧变成了定居之后,在冬季居住的房屋里储存了大量的食物,也没有人看管。冬眠之后饥肠辘辘的熊四处寻找食物,发现了人类储藏的这些食物,在取食的过程中也发现,获得人类来源的食物花费的能量更低,比它在正常情况下找它该吃的东西:比如说挖旱獭洞要容易的多。


通过分析和研究调查的一些数据整理可以得到结论:青藏高原地区人熊冲突增加的原因是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造成动物的行为发生了改变。


【对研究过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直播30分20秒,听吴岚博士讲青藏高原地区人熊冲突研究过程。】


4

人兽冲突的解决办法


提问:从目前实践来看,人兽冲突解决思路是怎样的?


吴岚:首先,我们的目标是人与动物能够和谐共处共存。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减少人和野生动物的接触:希望能够控制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和活动范围,同时也想通过改变人的活动范围或者生活方式,减少人和野生动物的接触。


另一方面减少人的排斥心态,提升人对野生动物肇事行为的容忍度。如政府层面的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来自社区外的肇事补偿、一些商业保险或者社区共管的保险让人的损失不那么糟糕,以及通过对当地社区的教育,甚至一些宗教文化的影响等来减少人对这件事情本身排斥的心态,包容偶尔发生的冲突。


提问:是否能以三江源人熊冲突案例具体分析?


吴岚:从熊的角度来说,转变熊的取食行为,我们希望能够增加熊取食人类食物的能量消耗,在加强对房子的保护,使熊不容易获取人的食物的同时,保护棕熊的自然食物资源,让它抓旱獭、鼠兔变得更加容易,这样才有可能改变它目前的取食效率。


从人的角度来说,可以改变人的态度。希望能够通过教育和宗教活动,来增加人对冲突的容忍程度,同时改变牧民的生活习惯,减少直接的冲突跟伤害。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直播57分30秒,听吴岚博士讲山水在三江源开展的防熊围栏试点工作】


全球范围内人兽冲突缓解措施案例


提问:还有哪些解决方式可以借鉴?


吴岚:举一个美国的例子,北美野生动物种群密度比较大,而人口密度较低。与我国一刀切的完全禁止捕猎的管理方式不同,美国对于一些野生动物是采取人为控制种群数量的管理。这种管理是建立在比较严格的种群数量监测的基础上,有具体指标要求,能够维持这个种群正常繁殖生长。


美国的很多国家公园,包括一些临近森林地方的城市,都能看到一些防熊的警告和教育宣传的东西,提醒大家注意。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直播1时03分10秒听吴岚博士分享美国减少人兽冲突措施】


再举一个例子,人象冲突在很多国家都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作为地球上现存最大的陆生群居的哺乳动物,一旦破坏农作物,人的损失将是非常大的。很多国家都有防象围栏使用,会比刚才看到防熊的围栏高很多,也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百分之百起到作用。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方法是大象活动与迁移监测。即在村庄的周围拉上铁丝网,上面有监测的装置,一旦有象群通过的时候,就会给基站发一个信号,村里面的人就会收到短信说明象群目前到了什么地方,离村子有多远,大家可以提前准备防御措施,以免造成特别大的损失。


或者通过在离大象自然栖息地较近的地方,提供小额贷款的资助,帮助当地农民做一些替代农业的选择,种植一些大象难以破坏的农作物等等,都能够减少一些人象冲突造成的经济损失。


咱们国家西双版纳政府每年花五六百万人民币,作为人象冲突补偿金,也购买商业保险,如果大象毁坏了农作物,由保险公司做出一定的赔偿。实际上也只是缓解冲突的一种方式,人象冲突并没有办法通过商业保险来完全的避免。


提问:我国的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有没有政策层面上的支持?


吴岚:国家林业局2008年下发的文件,这是政府工作网上的,给吉林、云南、西藏、陕西下发了一个文件,要求当地地方政府对于野生动物肇事进行补偿,弥补老百姓财产损失。


来源:http://www.gov.cn/zwgk/2008-07/01/content_1032439.htm


但是实行起来,一方面核实损失很困难、手续繁琐,核实要求有实地的证据,林业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取证,至少有损失现场的照片来证明这是野生动物被什么动物杀掉的、有没有脚印、有没有咬死家畜的一些现场照片;


另一方面人兽冲突发生比较多的地方都是一些很偏远的地方,之前需要每一个乡镇核查人员跑到各个地方,到达肇事点也是两三天之后了,现在手机、移动相机设备更加发达后,会稍微方便一点。


同时,补偿款的来源和可持续性仍然是一个困难,人兽冲突发生比较多的地区往往是比较边远比较贫困的省市和地区,国家整个财政没有办法直接把这些钱都给下去,一般会要求地方的政府或者地方林业部门再给一部分配套,但是很多当地政府拿不出这个补偿款,也不可能所有损失都由政府来承担。


提问:我国对解决人兽冲突方面有哪些新的尝试?


吴岚:近几年的一些新的尝试,主要是来自政府跟NGO,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社区外的肇事补偿


山水在去年推出了“云养雪豹”的计划。这个计划是鼓励这些希望能够享受自然资源,但是又没有在当地亲力亲为保护野生动物,或者是没有在当地面临与这些野生动物矛盾的人,提供一些小的资金支持。


这些筹款一方面会给当地人作为人兽冲突损失的补偿,另一方面也会用于培养社区的监测和巡护人员来保护这个地方。



与社区共管的保险体系


山水从2012年、2013年做的社区共管保险是指,由村民和外部筹款共同建立保险基金,所有这个社区参加保险的牧民,互相之间起到了一个监督作用。


如果一个村民因为没有好好放牧,没有好好照顾自家牛羊,导致它被狼或者雪豹吃掉了,那么就不能获得保险赔付,因为这笔钱是大家共同出资的。


实际上促进整个社区的人都更小心地看管自己家的财务,看管自己家的牛羊,也减少了人兽冲突的发生。同时,一旦真的有情况发生之后,也能够从中间获得相应的赔偿,减少实际造成的经济损失。


成效支付


成效支付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主要是政府部门根据地方保护的成效好坏,支付资金。保护成效跟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非常有关,如果数量没有减少,或者增加了,就会得到一些奖励,以此来支持和鼓励当地人进行保护。


保护地线下访学招募

进入保护地课堂完成本系列课程学习,有机会深入保护地进行探访,我们希望挖掘出热爱保护地工作,并愿意为之耕耘的你。首次老河沟、关坝保护地探访圆满结束,接下来深圳保护地探访等你来,一起与业内专家与一线工作伙伴交流学习经验吧。

 

1、伙伴参与

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本次课程反馈表和课后作业,课程助教会据此收集你的信息进行本节课的评分统计 。



2、联盟评选

我们会对每位参与到课程的伙伴进行评审,最终允许最多20人次学员参与深圳保护地访学当中。

 

3、联盟支持

本次访学的10位优秀学员同样会获得1500元奖学金支持伙伴差旅,切实提升伙伴在保护地工作的实践能力。


课程专访系列回顾

保护地课程专访|新手做保护?巡护监测必知的二三事

保护地课程专访|如何从零打造一支向海style巡护团队?

保护地课程专访 | 想做社区保护?请拿好这份操作指南

  • 发表于 2019-02-18 11:03
  • 阅读 ( 1305 )
  • 分类:环保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03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