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奇妙夜 | 当科普遇上自然教育

扶荔宫的奇幻之旅 我猜测,如果把自然教育和科普放在一块儿,对于接触过自然教育的家长来说,会感觉好像有点关系,但好像又不是一回事儿。 我们知道,科普的终极目标是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培养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然而,大众眼中的自然教育却多强调体验的过程、强调参与者对自然好奇、尊重和珍爱的情感。那么,这两者有矛盾吗?它们之间

扶荔宫的奇幻之旅


猜测,如果把自然教育和科普放在一块儿,对于接触过自然教育的家长来说,会感觉好像有点关系,但好像又不是一回事儿。


我们知道,科普的终极目标是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培养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然而,大众眼中的自然教育却多强调体验的过程、强调参与者对自然好奇、尊重和珍爱的情感。那么,这两者有矛盾吗?它们之间又有何关系呢?

 

感受比知道更重要


蕾切尔.卡森说:“对于孩子和想要引导孩子的父母来说,感知远比认知重要得多,或者说‘知道’的重要性还不及‘感受’的一半。如果客观事实只是日后生产出知识和智慧的种子,那么情感和感受就是种子赖以生长的沃土,而儿童时代的早期是土壤的准备时期。”自然教育本质上和科普具有共通性,二者均必须遵循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只是,面向未来的自然教育更加注重把知识与情感融入到理性的设计中,有了感受和情感的沃土,孩子们将来会更有机会去看到问题,更有动力去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采取行动。

 


扶荔宫藏着很多惊喜


于是,在经过近7年的积累和沉淀后,在地自然与昆明植物园联合开发设计的植物园跨夜探索系列课程第一次课终于在这个寒假和大家见面。而2019年4月,这个系列的课程将正式在在地平台和植物园官微同时上线。隶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昆明植物园是以科学研究、物种保存、科普与公众认知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也是在地自然“以植物为师”课程的发源和实践基地。一年四季,植物园花开花落、物候更迭,蔷薇园、杜鹃园、百草园、木兰园、裸子植物园.....数不尽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探索!

 


与植物交朋友,认识一些特别的植物和植物的生态知识,知道什么是温室,温室里有什么植物群落


在第一次的课程里,植物园的大温室成为了孩子们的主要研究对象:温室里和外有何区别?温室的意义何在?是什么因素在决定植物群落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最像自己的一株仙人掌,隐喻的手法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


孩子们在大温室里寻找最像自己的一株仙人掌,孩子们有各自不同的收获与发现。


发现最像自己的一株仙人掌


同样是仙人掌,可是刺和刺还有不同


我们还用自然艺术的方式,走进了菲利普的故事。菲利普的故事多像孩子们呀,渴望友情却又不小心会刺伤别人,有时敏感有时包容,满心善良也会找到自己的友情和成长。



能在植物园露营,也是很特别的体验哦


两天很短,但孩子们经历了非常多的突破,有很多孩子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在外过夜,有很多孩子是第一次参加露营活动,也有孩子是第一次走夜路。温暖的小桔灯只点了短短的一小段路,真正的温暖是照亮夜的星空。害怕、紧张、勇敢面对挑战,愿这个露营夜带给他们力量。


用小橘灯照亮植物迷宫,夜晚也能给大家带来力量


由在地自然与昆明植物园

联合开发设计

植物园跨夜探索系列课程

将在四月上线,敬请期待!!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在地自然”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a_MU1RycMzmLRr7Bnzzsw

  • 发表于 2019-02-25 15:41
  • 阅读 ( 1329 )
  • 分类:环保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40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