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是台湾从垃圾焚烧逐步走向零废弃的关键一文,充分阐述了环境教育在台湾以垃圾掩埋焚烧为主逐步走向零废弃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带你走进走进台湾的垃圾焚烧厂,体验垃圾焚烧厂里的环境教育之魅力。
[焚烧厂的环境教育]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前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的伯利西(Tbilisi Declaration)对于环境教育的角色、目标与特性作了,以下的定义:「环境教育是一种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和社会认识他们的环境,以及组成环境的生物、物理和文化间的交互作用,得到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并能个别或集体地解决现在和将来的环境问题」。
环境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教育过程」、「价值澄清」、「知识、态度与技能」、「解决问题」等几项特质。环境教育本身是个教育过程,其「目的」在于价值澄清,教育的内涵包括了价值观、知识、态度、技能等,而具有解决问题的积极目的。
联合国的环境教育是每件事与每个人都是环境教育的一份子
台湾环保署于2010年6月5日实施之「环境教育法」,依该法第14条第3项订定「环境教育设施场所认证及管理办法」,其「环境教育设施场所」定义为:「环境教育设施场所定义指整合环境教育专业人力、课程方案及经营管理,用以提供环境教育专业服务之具有丰富生态或人文与自然特色之空间、场域、装置或设备。」。
本条文参照国外提供专业环境教育服务之设施场所,系结合课程方案、教育专业人力及经营管理等要素,提供环境教育专业服务予学生、社会大众,以达成教育、研究、保育、文化之多功能目标,也就是环境学习中心应具备「方案」、「设施」、「人」与「营运管理」等四个要素。
环境教育四要素
是故,根据环境教育场域组成要素进行研究设计时,在「设施」部分,焚化厂为政府所兴设之设施,各类安全、消防、残障设施均须依法规规定施(增)设,本文将以调查主体教学设施部分为主论述。
笔者就过去参与大型垃圾焚化厂辅导之经验,台湾地区24座大型垃圾焚化厂多设有简报教室可供上课解说之用,至于相关设备则视各县市政府,或焚化厂本身之用途进行增减,因此需调查是否有其他可做为教学之设施、设备或环境保护教育展示区块。外部教学设施部分,县市政府于厂区周边设有生态池、资源回收分类区等与环境保护工作相关之设施,或有焚化厂将此类设施归划为学习课程。
焚烧厂常态性环境教育设施
在「人」的部分,焚化厂主要任务为处理废弃物,环保局派驻人员于焚化厂工作,主要在于监督各乡镇市区公所清洁队,及公民营机构清除处理业清运垃圾,或代政府操作焚化厂厂商现场作业,接受民众参访焚化厂操作并非主要之工作,因此,在焚化厂实施环境保护教育工作解说人员,可能是环保局所属行政人员、工程司(员),亦可能是操作厂商工作人员,或监督操作焚化厂厂商之环保局委派之环保顾问公司工程师,部分取得环境教育设施场所认证之焚化厂,则由具环境教育人员认证资格之人员担任。
八里厂环境教育小组组织架构图
在「营运管理」部分,现行焚化厂委托专业厂商操作,硬件设施之维护管理均包含于合约之中,部分县市于契约中亦包含接待参访单位及民众之工作服务,其余于合约外增加之费用,则由环保局自行编列预算或由其他经费或基金支应。
[玻璃魔法城堡里的环境教育]
新北市政府环保局八里垃圾焚烧厂,矗立在西部滨海公路旁的山坡上,整座建筑物散发水晶玻璃光泽,几何的奇幻造型,拥有与法国巴黎罗浮宫外观相同的设计,主因两者皆源自享誉全球的贝聿铭设计团队所规划。
而多年来,持续参访的小朋友们给了它一个共同而响亮的外号「魔法玻璃城堡」。透过这座艺术建筑,吸引每年参访的国内外团体上万人次,除了是政府接待外宾参观的首选,更可以经常在电视节目、偶像剧、歌手拍MV及商业广告中,看到它的出现,貌似不务正业的服务功能,或许可以这样解读,与其设置大量可以被操控的监测设备,倒不如公开的让每个到访的人心,不假思索提出好与坏的反馈,毕竟这是一个长期的投资项目,为了环境、为了人民服务的项目,绝不仅只是个三、五年时效的装饰。
外景、宴会大厅、多媒体室一应俱全的理想婚宴场地
八里厂建厂面积约3.5公顷,垃圾每日处理上限1,350公吨,发电机装置容量约四万千瓦,相当于一座大型水力发电场2/3发电容量,垃圾贮坑容量为16,200立方公尺,每日服务人口数约130万。服务对象为家庭生活垃圾与一般事业废弃物,垃圾处理方式则是24小时连续运转机械混烧式炉床焚化垃圾。
在焚烧厂后方设有八里垃圾掩埋场,因掩埋场使用逐渐减少,与在地居民的合作之下,绿化掩埋场区并复育当地野百合,及各类动植物,并利用空地建置温室培养有机花卉、香草等植物,参访者在参访焚烧厂之外,在时间允许下,可由厂方专业人员带领解说附近之丰富生态,同时厂方人员为充实参访行程,并利用当地特色进行行程规划,可以参加以八仙乐园生态园区、永续自然中心及挖子尾自然公园为主题之环保教育行程,或以十三行博物馆、淡水老街、八里左岸的文化古迹行程等多元化的行程活动,而不再仅是单一种类的焚化厂参访行程。
在这样的完备的软硬件设施支持下,设立环境教育的初心,从笔者接手辅导初期即定调,期待让焚烧厂设备百分之百发挥,更透过每个运转的细节感动人心,发现翻倍的附加价值。
如何邻避(NIMBY)转迎毗(YIMBY),就是一举一动都能和地方紧紧相系
[自然之真]
珍古德曾说:「芽可以向地底无限的延伸,形成稳固的基础;虽然看起来娇小脆弱,却能够为了寻觅阳光而突破土石。如果地球现在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是一道道坚固的城墙,那么,遍布世界的千万颗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就能冲破城墙,改变世界!」。
因此,本场所拟将生态资源纳入中、长期之环境教育课程规划,结合原生植物园区内之生态引导学员思考,了解焚化厂如何与大自然共生共荣,透过友善环境与低碳生活学习,使学员,增进环境伦理与责任,理解自然世界具有内在价值,让不管是八里地区、新北市或是其他县市的民众,逐渐从不同的年龄层及对象,逐步建立顺应自然、环境自然保护之认知、态度,促使人人重视环境,了解与环境之伦理关系,提升国民环境素质,以符合推动环境教育之理念与宗旨。
厂区部分生态照片
[万物之善]
透过本场设施,如地磅站、垃圾倾卸平台、垃圾贮坑(吊车控制室)、气涡轮发电机区、废气处理区、烟囱、上级控制室及废水处理区等焚化厂主体设施。再加以空间创意规划产生的幸福广场、环保梦工厂、恋恋下罟坑、鱼菜共生区、原生植物园区、环保小木屋及温水游泳池等敦睦设施,除了将每个细节都设置为实体教材,更以回馈当地居民的心实际与民众共享,藉以积极推广低碳生活观念。
八里厂现共有20处环教硬件支持设施
每处皆有源自本体功能所产生的延伸教育功能
[人文之美]
在1994年以前,台北县(现新北市)垃圾处理大多随意丢弃,且处理设施因陋就简,垃圾无法及时处理,新的家户垃圾又持续增加,大量的垃圾堆积如山,在气候条件不佳时易有废水、恶臭、病媒蚊孳生等公害产生,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故政府欲积极清理垃圾并开辟新垃圾场,然在该年企图开辟灰渣掩埋场时,因台湾环保意识抬头引发当地民众反弹,居住在林口太平村的居民组成自救会群起抗争。然而不知是巧合或上天刻意的安排,林口在地乡亲自救会领袖之一张新福先生,在一次因缘际会中开启了下罟坑遗址的新生之路!
张新福说:「97年某天,在环保抗争期间,为找寻掩埋场偷排废水的证据,一个人走到家附近正退潮的海边,无意间发现了经人工切凿的石块,那时勾起了童心、回想到小时后电视上看的卡通摩登家族,印象中卡通里的原始人手中拿的石斧,他玩味的猜想...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原始石器吗?」至此,开启他密集捡拾石头,购买相关书籍进行研究,与积极向学者专家请教的探索之路。后经由上级研究院完整鉴定后的这批标本,证实这是一批上千年或上万年前,属于旧石器与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另包括约更新世中期的动物化石,还有史前人类的骨骸。
「考古挖挖挖,原来本一家」环境教育教材拼版
由于本地区地方的发展特色最初是由社会发展、居民生息、环境保护与自然环境冲击而形成,期藉八里过去特殊的历史背景,能设计出不同于其他同性质环教场域所能传递的讯息与观念,即利用焚化厂与当地特色结合的共同成长与发展过程,并融合地方居民与本厂共同参与活动的努力,以创造出具有融合八里当地特色,使当地居民享受美好生态与生活的局面,本场所将逐步汇整八里历史资料并拟导入为中长期之环境教育课程方案之设计方向,使学员培养认识乡土环境、热爱环境和历史文化,并直接接触自然环境及历史文物为教育重点,以养成正确之生活态度和习惯。
厂区恋下罟坑展馆
人类生活中,产生垃圾不可避免,但如何推行垃圾分类,如何倡导垃圾减量,最终实现零废弃社会,我们还有太漫长的路要走。好的经验总结就好似我们前行路上的灯塔,在找不到更好的出路之时,也许这些经验会促使你灵犀一动。
欢迎各界人士基于此系列文章(详情见下方链接)发表观点,后台留言或文章投稿均可接受,且投稿文章如被选中发表,可获得相应稿费(投稿邮箱见文末)。
关于本文
本文为作者两年辅导该厂通过环境教育场域认证申请期间之资料汇整记述。
冠捷科技有限公司「关爱与融合-爱在鹭岛」两岸六校环保净滩暨海洋环境教育活动总策划;阿拉善SEE台湾项目中心两岸交流暨环境教育顾问; 新北市八里焚化厂常设人文展场策展人;新北市八里焚化厂环教场域认证辅导师;国际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资讯与数位典藏规划顾问。
新北市环保局环境教育课程讲师;大专院校创新课程生态文化创意讲师;兰阳博物馆《豆腐岬珊瑚礁监测》项目主持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台湾北海岸三芝石门藻礁生态普查》项目主持人;中央研究院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画鱼贝类与植物典藏计画专案经理;中央研究院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助理;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助理。
以下是原创作品征集“广告”时间:
绿资酷环保公益资源库原创专栏(简称:绿资酷·原创专栏)是专为环保从业者以及关注环保公益者打造的思想天地和写作天堂,专栏开设短短两月余,众多奋斗在环保行业的伙伴、老师纷纷投稿。
丰富多元的原创世界,思想的火花将在这里碰撞,精彩的故事将在这里插上翅膀。如果你也想到这个世界遨游一番,我们将永远为你敞开大门。
投稿要求及投稿方式,请点链接:征集环保公益行动故事,愿与环保灼见不期而遇
投稿邮箱:comm@hyi.org.cn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