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直播 | 吕植——中国的珍妮·古道尔
I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realistic?
本周三直播,昆山杜克环境政策硕士专业请到了李彬彬教授……的老师,吕植教授,来跟大家一起探讨人类与自然共生关系。
作为中国保护界的泰斗——吕植教授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研究故事和思考呢?人与自然该如何和谐共生?中国未来的环境保护又该如何前进?
周三晚17:30,我们不见不散。
直播时间:
北京时间3月6日(周三)
5:30 - 6:30 pm
直播平台:
关注微信公众号【昆山杜克环境】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扫码关注并于周三回复关键词【直播】
领取直播链接
*本次直播为英文演讲,且无翻译
吕植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生态研究中心教授;
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全球雪豹保护网络主席
在中国西南山地和青藏高原开展旗舰物种大熊猫,雪豹等旗舰物种的基础生态学研究,以及三江源这一保存完整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种间关系和营养级联研究,目前的研究扩展到观察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体系之间的互动,以及不同政策和保护实践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曾先后荣获1998年度“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杰出青年科学奖”和“杰出女科学家奖”以及“国家科技图书一等奖”等殊荣。被评为全球十五位杰出的保护工作者之一,被称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英雄Hotspot Heroes”。
01
薪火相传
多年之后,面对自己同样转专业的学生——现任昆山杜克大学助理教授的李彬彬,吕植依旧会想起当初那个自己。
1981年考入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的吕植和现在的很多学生一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机缘巧合下,她参加了潘文石教授带队的野外考察项目,潘文石从事熊猫研究,闲暇时经常说起以往考察发生的趣事,队员们常常惊叹不已,一个个笑说要改行去研究动物。只有吕植认真起来,她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萌生了正式转专业到动物学系的念头。
已经过去了近四十年,但那个瞬间是中国保护界重要的一刻。两位中国保护界泰斗从这一刻起,完成了一次使命感的薪火相传。从此之后的近四十年里,在北大,在中国,为保护事业培养出了无数专家学者。
“每次要上保护生物学的时候,我都有一种要去霍格沃茨的小木屋听海格讲地精和火螃蟹的感觉。虽然吕植老师和海格一点也不像,然而这门课的确有着让我这个翘课大户一次都不想翘课的魅力。”一位学生笑道。
02
中国第一个
与野生大熊猫零距离接触的人
by Cesar Aguilar
从1985年春天起,吕植老师开始进行系统的野外研究工作。她以博士生的身份跟随潘文石老师走进秦岭,用八年的青春与山林为伴。吕植在这风餐露宿的八年间成为了大熊猫最信任的人类朋友。在一次野外考察中,一只年老的熊猫因牙齿发炎,无法进食,有人把它送到吕植处治疗。病愈后,这只大熊猫竟缠上了吕植,赖着不走,放归山林才几天又自己跑了回来。到后来,吕植甚至可以随意出入产仔大熊猫的洞穴,对于像大熊猫这样这疑心很重的动物来说,吕植老师是中国第一个被它们允许这样零距离亲近的人。
后来人们说起吕植,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哦哦哦,是那位研究大熊猫的女科学家”。然而了解吕植的人开始发现,吕植和她的合作者们,目前研究涉猎的物种,已经不止是大熊猫。现在,吕植说得更多的,是鼠兔,是普氏原羚,是雪豹,是棕熊。
因为大熊猫是国宝,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得到的关注与资源也就更多。而现在,吕植则转向那些容易被忽视,但同样重要的物种上。
03
山水之间,“做”而论道
学者给人的印象常常是“坐而论道”,尤其是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而言,呼吁者众,实践者少。但吕植希望自己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所影响的所有人,能够“做而论道”。少说,多做。
吕植当初创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是因为境外NGO在国内限制很多,不能很好的开展保护事业。同时,中国也应该拥有自己的野生动物保护NGO,中国的保护还是要靠中国人自己。不能只做研究,还要进行实践才能解决保护的问题,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往往才能够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这反过来对我们研究课题的设定又有很大的帮助。这样一来研究和保护的需求就更加紧密地挂钩在一块儿,研究成果可以马上投入实践,实践又能够反作用辅助科研的视野和洞察力。所以对我来说,建立这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就和医学院建临床医院一样,是科研一个重要的实践基地。
“山水就是实验室,知识分子自当’做而论道’”。
“做”而论道
“山水就是实验室,知识分子自当’做而论道’。”吕植老师如是说。
今年已经是吕植老师步入保护界的第37年了,她为中国的保护学科付出了自己漫长的岁月。并以己为光,影响更多的保护人守望相助。她的愿望是在研究与实践之间搭建桥梁,为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于证据的实用解决方案。本次的讲座她将为大家带来一场英文演讲,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昆山杜克环境”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