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让“陶瓷”新生

在爱芬环保服务的北站街道有一个社区,凝聚力很强,对待垃圾分类工作也极为认真,就连爱芬环保的街道负责人都说:这是北站垃圾分类启动的社区里,厢房最干净的两个社区之一。 它,正是陶瓷大楼。 陶瓷大楼和垃圾分类的那些故事 海昌居委会的陶瓷大楼是北站街道2017年第一个启动垃圾分类的小区。小区虽然

在爱芬环保服务的北站街道有一个社区,凝聚力很强,对待垃圾分类工作也极为认真,就连爱芬环保的街道负责人都说:这是北站垃圾分类启动的社区里,厢房最干净的两个社区之一。


它,正是陶瓷大楼。


陶瓷大楼和垃圾分类的那些故事


海昌居委会的陶瓷大楼是北站街道2017年第一个启动垃圾分类的小区。小区虽然面积不大、总共也只有42户居民,不过,陶瓷大楼的每一位居民都十分支持垃圾分类。


在前期的宣传活动、垃圾分类培训、发桶仪式到正式启动分类,每个环节居委书记带领着居委干部、陶瓷居民积极参与。


为更好地了解陶瓷大楼垃圾分类工作背后发生的故事,我们来到陶瓷大楼,听志愿者代表叶关玉阿姨和她的先生、绿苑项目队长分享在那些成果背后,一群人的参与和付出。


特点一

积极参与的居民志愿者


陶瓷大楼垃圾分类的第一个特点,自然是相当认真的志愿者们。别看小区的户数不多,但参与垃圾分类的志愿者人数还不少,一共有10多位。这个由8-10人组成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每人负责一天的扫码值班工作。


在爱芬环保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举行发桶仪式之后,从2017年9月18号这一天起,陶瓷大楼的垃圾分类正式启动了。


每天都有7个志愿者每天进行值班。从早晨七点开始值班一个半小时。下午5点半到7点也是一个半小时。值班的时间也比很多小区值班时间要长。


志愿者叶阿姨家DIY的湿垃圾小桶


虽然从去年12月底开始,志愿者们把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逐渐移交给保安团队,但现在看来维护地还真不错。


一开始考虑到保安毕竟对垃圾分类不太熟悉,志愿者就用半个月时间给他们培训垃圾分类、扫描积分的操作,手把手地教他们,保安也很认真对待。等他们能独立操作志愿者就逐步退出了。到了特别炎热的夏天,有志愿者看到垃圾桶被清洗得相当干净,拍下来发在网上后还有好多人点赞。无形间,保安也把志愿者的垃圾分类经验带了出去。


特点二

党员带头


陶瓷大楼垃圾分类的第二个特点是党员带头。陶瓷大楼的居民里有11名党员。党支部也提倡党员带头,和志愿者配合。


特点三

绿苑项目和垃圾分类结合


陶瓷大楼垃圾分类的第三个特点则是绿苑项目和垃圾分类结合,共同促进居民的环保意识。


在爱芬环保在和陶瓷大楼垃圾分类志愿者相处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可爱的叔叔阿姨有一个共同的爱好——种植绿化



在大楼的二楼拐角处的一块平台上,居民会用一些可回收物diy花盆,拿废弃的木板搭建简易花架,最后种上自己喜欢的绿植。可是啊,由于大楼年老陈旧、空间杂物堆积未被合理利用,居民缺少绿植养护经验,所以拐角处的绿植空间显得有十分凌乱。


二楼拐角改造前


调研过程中,居民普遍反映,希望整理空间环境、增加绿植及部分楼道阳台空间。同时,很多居民有阳台种植的爱好,但缺少专业知识技能,很多植物也并未长好,居民们也希望能在绿植养护上得到更专业的指导。


有这样一块微空间,

有这样一群热爱生活热爱种植的居民,

有这样一支强大的志愿者队伍

我们该如何把这件好事儿做起来呢?


志愿者叶阿姨提到,有件事到现在她还记得很清楚,某天在清理二楼平台的时候,有个居民极力反对,“为什么?搞绿化会产生很多虫和蟑螂,将来要是跑到家里去怎么办?”


我们后来了解之后觉得他讲的确实有道理。原来这个在平台上我们自己安装的一些大理石砖头和木板就不正规,乱七八糟都垫在上面,遇到下雨天以后,会变潮湿,生虫、有蟑螂。后来,爱芬环保的玲玲老师和袁清华老师商量,由居委会支持把平台这些东西先清理掉,大家专门花了大半天时间,理出好多垃圾。


最早提出质疑的那位居民看到我们真的在干就不说了,还加入我们一起清理垃圾。



在空间改造活动中,专业的老师积极动员居民亲自动手改造微空间、布置微笑墙、种植绿化。


      爱芬环保和袁清华老师还专门给志愿者开展十次讲座培训。


袁清华老师为热爱绿植的居民提供专业化的课程培训,提高居民绿植养护知识。


考虑到大楼内居住人口绝大部分为退休老人,为方便那些不便下楼的老人,每层楼道阳台上也设置了植物角,方便大家在每一层都能感受到绿色的气氛。这样,每层居民都能够在自己楼层欣赏到绿色,同时还可以参与日后的维护。  

     

     

在北站街道、北站自治办的支持下,在海昌居委会的大力推动和陶瓷居民的积极配合下,爱芬环保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便协助陶瓷大楼完成了绿空间的微更新。


       

所以现在到二楼平台上能看到许多居民种的花。如果居民自己喜欢种花,就能找个地方放在外面种,花还是自己的。大家也会交流种植经验,种得好的指导一下别人,这样平台的花都开得很好了。


改造后的二楼拐角空间


      

做绿化其实是一种手段,也是垃圾分类的一种宣传,它们二者有密切的联系。许多人都知道陶瓷大楼分类的湿垃圾是用来给绿植做有机肥料的,不仅环保也能美化环境。绿苑项目只有开始没有终点,要一直搞下去。


同时,陶瓷居民们还自发组织会议,制定了陶瓷大楼“绿化管理机制”。大家不仅用自己的双手美化家园,同时推动社区微空间改造更加规范、合理合情,营造更加和谐的社区环境,用实际行动建设美丽家园。


    

志愿者叶阿姨就对绿苑项目有着很深的感情。她平时每天坚持要跑八公里,正好有段时间一直下雨,下雨导致二楼平台积水,植物的根都泡在水里坏掉了。某天她和另位阿姨跑步经过静安寺的时候,看到上海展览馆外面正在换花。她看到有些花还挺好的,觉得扔掉可惜,就问工作人员“你们这个花是扔掉了还是不要了?能不能给我们小区利用下?"得到工作人员许可后,便把挑好的花从上海展览馆拎回陶瓷大楼,一棵棵重新栽种,现在开得很旺盛。

 

还有志愿者回忆,有认识的亲戚来拜访的时候,看到这里的环境这么美观,花架子全部弄好还有笑脸墙,内心是很自豪的。


叶阿姨还告诉我们,原本六楼到七楼五楼这个地方有几个人很爱抽烟,抽完后居然还把烟蒂塞在花盆里!后来她就写了个条子,“楼道卫生环境靠大家,希望大家能够配合一下”,贴了一段时间之后,她发现花盆里烟蒂也没了。还别说,要真的指着他吵起来反而达不到这种效果。

 

的确,在润物细无声中,居民们享受了良好的环境也都开始自觉保护起社区公共环境。



叶阿姨说,坚持每天做这些细微的事情确实很难。就像毛主席有句非常经典的话说得那样: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现在,陶瓷大楼的志愿者普遍感觉,经过垃圾分类、绿苑项目之后,不仅让陶瓷大楼的整体焕然一新,也确实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2019年是上海垃圾分类关键的一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从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规定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是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从立法层面规定了行为主体,这对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爱芬环保”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HQaGhRRj_EqIHVvR6fyuA

  • 发表于 2019-03-09 09:17
  • 阅读 ( 1523 )
  • 分类:志愿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03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