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瞩目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在昆明举行,届时将有近200个国家/地区代表齐聚春城,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大计。
这是继99世博会之后在昆明举办的又一次国际盛会。与往届缔约方大会有所不同的是,2020年将是一个“超级年”,届时在CBD COP15上,公约各缔约方将对“爱知目标”战略计划的执行和进展进行评估,并且审议通过新的“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
除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外,自然和环境保护领域还有很多国际公约,譬如《世界遗产公约》、《湿地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这些公约分别从不同角度约定或协调了缔约国的行为,为共同维系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贡献着积极作用。
那么,你对这些公约又了解多少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系统梳理下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接下来,就让我们再一起简单了解下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加入这些保护区网络既是一种世界荣誉,也是一种责任象征。各网络成员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各自遵循独立且成熟的运作标准,但符合要求时,也可被冠以多重身份(PS:这可不是“九龙治水”哦)。
譬如,2018年7月,在 “人与生物圈计划”第30届国际协调理事会上,我国的黄山成为了全球首个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于一身的自然保护地,是中国首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三冠王”的风景名胜区,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以风景名胜区为主体成功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区域。
正所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有些保护区网络成员可以被赋予另一种荣誉,有些就不一定符合,也就不必参与到其中去。彼此从不同的角度和管理方式来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生的目标,也可以为维护美好舒适的人类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这些关于国际公约的梳理和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作者:张小鹏(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工程师)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