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课程专访 | 想做社区保护?请拿好这份操作指南

2017年5月,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合22家国际、国内环保公益机构,成立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联盟。作为配套的技能提升服务,切实提升在地保护公益组织和力量在自然保护地的管理能力,合一绿学院受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联盟委托,开展系列培训课程,解读自然保护地理论,分析各类案例。 为切实提升伙伴在保护地工作的实践能力,本期自然保护地系列课程选拔


2017年5月,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合22家国际、国内环保公益机构,成立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联盟。作为配套的技能提升服务,切实提升在地保护公益组织和力量在自然保护地的管理能力,合一绿学院受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联盟委托,开展系列培训课程,解读自然保护地理论,分析各类案例。


为切实提升伙伴在保护地工作的实践能力,本期自然保护地系列课程选拔优秀学员深入探访四川、深圳保护地,与业内专家及一线工作伙伴交流学习经验。




扫描二维码,学习《社区保护与社区工作方法》课程



讲师寄语


“社区保护现在成为保护发展的一个很重要方向,受到大家的关注。现在的社区参与保护跟过去科学家做的保护方式有了很大的差别,这在业内也有各种各样的讨论。也有科学家开始反思过去科学的方式是不是需要有更大的扩充?正因为如此,导致社区参与保护需要结合很多其他专业的东西,也就意味着社区保护的内容比较驳杂。”


讲师介绍


田犎,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曾做过飞机设计师、纪录片导演。现任桃花源基金会副总裁,负责桃花源基金会科学指导及保护地项目执行。


2004年进入保护领域,是第一批把协议保护理念和方法引入中国的人。先后担任保护国际项目官员,协议保护项目亚洲区主管,长期致力于推动社区为主体的协议保护地在中国及亚洲区域的发展。


01社区保护的概况 


提问

社区有哪些特征?


田犎社区,从社会学定义上来讲,首先,是一个人群。这张照片是四川西部大渡河流域,大家看到这里有很多小房子,有人群并且长期居住在这里。其次,有一个区域的概念,在这个范围以内,比如一个村的范围内。最后,社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公共生活。比如大家都住在城市里,你可能住在那个小区有一个人群,地域也非常集中,但是可能你连你对门住的是谁都不清楚。原因是你们之间缺乏公共生活,缺乏链接。



提问

社区保护的理念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田犎保护的发展理念是一个逐渐成型和发展的过程。国家公园最早产生于美国,因为当地的印第安人与白人争夺土地和资源,进行土地开发,后来一部分人意识到应该把美丽的自然作为遗产留给后辈,也就是外来者圈出一块地看护起来,别人不能动这块土地,基于此诞生了国家公园模式;中国的保护区体系跟它类似,这种方式在业内也称为占领军模式或者殖民地模式;这种模式特点是产权清晰,将一块地方圈起来保护,在某些特定的历史阶段里起到了缓解保护压力的作用,但是这种模式同样也收到了了很大的挑战,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土地权属相对历史比较漫长的东南亚、南美、非洲地区。


提问

为何?


田犎:将一块地方圈起来做保护,对于当地人来说,过去享受的权利如何得到保障?这种模式在很多国家都会陷入到一个巨大的挑战当中去,即保护体系和团队和当地社区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提问

面对这种冲突有什么应对措施吗?


田犎:所以1992年的世界保护地大会提出了这个问题,产生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社区共管”。时至今日,走进很多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都会有一个社区共管科。社区共管模式是在原有的占领军的模式上,开始考虑更深的问题:首先应该尊重当地居民的发展权利和历史权益,要承认当地居民的权利,而不是把人家粗暴的赶走;其次要把当地社区纳入管理主体,能够参与决策、在发展中受益。


提问

如何体现在实践当中?


田犎:实践操作可能分成了几种:比如在社区里面发展几个护林员,或是保护区帮社区修个太阳能、做一个节柴灶、组织一些扶贫济困活动等,但是要求居民不要到保护区砍树、砍柴了。这个社区共管虽然是共同管理,但实际上管理的主体还是保护区或者国家公园这套体系。


一直到了2003年的世界保护地大会,在南非的德班发表了德班宣言,在社区共管基础上往前又迈出了一大步。社区不仅是被纳入到管理主体,而是应该成为保护的主体,于是就提出了一个叫社区保护地的全新概念,即社区可以组建他们自己的保护地,他们应该是保护的主人而不是一个被防范的破坏的对象。


以上是保护理念逐渐发展的一个历程。


社区保护地定义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关于社区保护地的定义:自然和(或)经过人为改变的,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价值、文化价值与生态服务功能,并被当地社区和原住民通过传统习俗或其他有效方式自发保护的生态系统。


提问

如何理解IUCN关于社区保护地的定义?


田犎:简单理解,自然的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价值等功能,其重要的价值的被当地的社区用传统习俗或者其他有效方式自发保护起来的生态系统,就叫社区保护地。首先,这是自然的一个生态系统,其次是当地居民用他们的方式自发的保护起来。以下两张图为例。



第一张图是我工作过的一个村子,背后是雪山,雪山的下面是一些更矮的山,在这些山上有寺庙,香烟缭绕。寺庙下面是大片森林,森林下面是社区的村庄,旁边是农田。当年保护国际曾经组织了一个全球的顶级的科学家团队,对这个地方做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快速评估,结果是这是全球同纬度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但这个地方并不是由保护区保护,而是千百年来由当地藏民在传统习俗的约束下保护着。



这张图是根据上图转换过来的,这是当地藏民心中的一张图。有神猪雪山,山下有寺庙和他们的村寨,在周围还有牦牛雪山、狮子雪山和最神圣雪山——拥忠萨德,背后是九兄弟雪山,是他们的战神。在村民心目中,这个村子由神山环绕,神山当中有神灵,因而神山是不能轻易被触碰的,一旦违反就意味着得罪山神、会遭殃,这就是当地的传统习俗。


正是因为这种约定俗成的传统习俗,千百年来保留在这个地方。这个全球同纬度地方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并不是靠外来的管理机构或保护区进行保护,而是靠当地传统的社区把它保护下来。


提问

为什么定义里提到了当地社区和原住民?


田犎:在中国当地社区就等同于原住民,如果你在南美,可能当地社区是一帮西班牙后裔,原住民有可能就是在森林里面的茹毛饮血的那种原始部落。


这个概念提出了一个跟过去截然不同的一种发展理念。差别在于过去的保护经常都是把人看成是生态系统的干扰的一个要素,认为人是一个破坏力量。但这个新的社区保护理念认为人是生态系统中间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保护对象来讲,过去的保护对象是一个纯粹的生态系统,之所以加上“经过人为改变的”,是因为人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间的一员,在这个自然生态系统演化的过程中间,人起到了一个协同演化的作用;从保护的主体来讲,由外来人变成当地人。



藏区的林草间隔带是人长期放牧以后形成的;梯田也是一个人造的湿地生态系统,具备非常高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这个水稻土也是千百年人与自然的互动形成的。


印度的丁香园里的树种与从中国引进的茶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



02社会保护的特征与价值


提问

社区保护的特征有哪些?它的价值如何体现?


田犎第一,它是约定俗成的传统的保护,但远远不够。是需要跟现代保护相结合的,例如传统的约定俗成的保护,可能是依照文化和宗教,但是现代的保护可能依靠的是法律、政策、产权、权利等;第二,社区的保护和社区生产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些地方会表现的更加突出;第三,保护会变成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第四,保护是需要集体行动力为基础。


提问

社区保护既然是社区自发的行为,NGO的介入是否是必要的?NGO只要发现保护地并“挂牌”就可以了?


田犎: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我想举云南香格里拉很著名的纳帕海边上有个叫帕纳的村子的案例。在山区有过生活经验的人,看到图片上的马路就知道,中间的槽子和边上踩出的坑是牛马拉木头的痕迹。当我们顺着这个路走到山里就可以看到,这个山的树木基本被砍空了。因为远处的香格里拉县城正在进行古城重建,需大量的木材。



然而这个村子千百年来也形成了很多保护传统,他们曾经也有严格森林管理的规范,比如哪些树是不能砍的,什么地方是绝对不能动的。 但是这个村子很穷,当背后森林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哪怕是有这么一个非常严谨的保护传统的社区在市场的冲击下也投降了。


因此,在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冲击下,基于传统保护的社区还能坚持多久呢?


当社区受到冲击,更有价值的不是说怎么定义传统保护,而是基于传统保护的这些社区,怎么才能够在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冲击下继续传承它的保护传统?


能够参与到保护中间,能让传统保护跟现代保护结合起来,让保护真正的发挥作用。


当然,我也不认同那些认为传统就是最好的,只需要发扬光大传统的就可以了,这样实际是一种非常书呆子气的想法。


案例:协议保护在中国的实践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直播27分34秒听田老师分享案例故事。


03认识社区


提问

请问在做社区工作的时候如何认识社区?


田犎:首先你需要知道工作的社区的特征有哪些。我们做保护的地方主要是农村,中国是一个二元制的结构,城乡结构是截然不同的。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差别,最突出的就是它有很多公共资源,社区也有内部管理规则和分工合作,社区与资源利用、管理紧密关联



“图中有村寨、道路、河流、宗教点、寺庙等等,在这个地方的生产生活的场域是一个高度重叠的,跟城市生活不一样”。


除此之外,要从集体行动力的角度去认识社区,是因为社区保护是以集体行动力为基础的,如果没有集体行动力,社区就是一盘散沙,它也成不了一个主体。各种各样的社区保护手法在这有一个重要区别,即是不是基于集体行动力?基于集体行动力就意味着社区是否为主体,这就是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而我们今天要讲的社区保护是以集体行动力为基础的。


案例:印度老虎廊道恢复的故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直播49分43秒听田老师分享案例故事


提问

怎么去认识一个社区是否有集体行动力的基础,哪些要素会决定一个社区的集体行动?


田犎:包括前面讲的公共资源、公共事务、公共管理,还有社区组织、社区制度和规则,首先要有社区关键人物和利益相关方;除此之外,权属首先是影响集体行动力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如果一个社区组织里头自己内部的权属是比较清晰的,得到尊重的、稳定的,其实是便于他这种集体行动凝聚的;其次,对于某些事务的知识、意识和意愿;第三、对某些基本信息的基础是否一致;第四、外部环境压力。


案例:柬埔寨湄公河热带雨林PREYLANG原住民改变资源使用行为的故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直播55分21秒听田老师分享案例故事


提问

如何做社区调查工作?


田犎:我可以向大家介绍社区调查的方法和工具。我们要用到各种各样的方法,这些方法专门有独立的课程,叫参与式方法与工具。第一是资源图,大家看这张图是东马村的资源图。


 


第二是季节历,在德叉做的季节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都做一些什么事。



第三是大事记,有点像口述史,讲这个村三十年或者改革开放以来,或者解放以来,都发生了哪些我们认为重大的事情。第四是半结构访谈,第五是问卷。用好这些东西很考验一个人的基本功。


做社区调查,首先要有明确的调查目标。


04介入社区


提问

如何介入社区?


田犎:介入社区之前先想清楚我们的定位。是以革命者的心态进入社区吗?还是我们是要照顾到各方的利益,让各方能够达成妥协、共识?进入到一个社区,需要遵守一些规程和准则。第一个准则—尊重。尊重就是社区是自己管理自己,是自治的,社区的问题要社区自己去解决;第二准则—平等。平等是社区有自己选择自己发展的权利;第三准则—不要介入社区的内部矛盾;第四准则—慎作评价。在不介入矛盾的基础上,不要去随便对社区的内部事务去做评价;第五准则—慎提建议;第六准则—慎对社区的期待。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跟你身份相吻合都需要考虑。


提问

在对自己的定位有清楚的认知之后如何操作呢?


田犎:这就要说社区动员,什么叫动员呢?动员就是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是体制的语言。社区动员有一个基本的目标,首先是建立共识。共识是指大家对这件事情有一个共同的想法。


提问

如何建立起这个共识?


田犎:共识分成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是对问题—大家认不认同这是一个问题;第二层次是对解决问题的前景—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村就变成什么样子的认识不同;第三层次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认不认同。


共识,首先是社区精英和群众大多数的;其次,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的,在一个村中间可能有不同的家族,可能有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以及外部介入力量,比如政府、NGO和当地社区之间视角的不同。


案例:山水三江源人兽冲突补偿基金运作下NGO与当地人不同视角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直播1小时26分24秒听田老师分享案例故事


提问

如何动员社区开展保护行动?


田犎:社区动员本身有一个广义的社区动员,即从你做调查开始到发动大家怎么来选择做项目,怎么来设计项目的过程,怎么来选管理机构等等这一系列事情,都是社区动员的一个过程。狭义的社区动员就是开一个社区动员大会,怎么能够让大家把意见统一起来,形成一个集体的决策。说到狭义部分,社区的会议协调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有两个方面特别重要,一是介入社区的原则,二是技巧。


提问

怎样处理好社区动员的几个关系?


田犎:一是跟精英的关系。虽然要动员整个社区,但精英对问题的认识、对资源的获取情况等和其他人不一样,很容易变成精英和多数人的对立。所以怎么解决好这个关系很重要;二是在议定一件事情之前,先讲议事规则再去做决议,以及决定决议的形式;三还要考虑公示和透明。在具体的社区动员方法和技巧中,有一个叫社区愿景图具体的工具可以用,今天就不细讲。


案例:甘肃李子坝村做社区动员全过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直播1小时34分50秒听田老师分享案例故事


保护地线下访学招募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保护地工作内容,进入保护地课堂完成本系列课程学习,有机会深入探访四川、深圳保护地,与业内专家与一线工作伙伴交流学习经验。我们希望挖掘出热爱保护地工作,并愿意为之耕耘的你。


1、伙伴参与


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本次课程反馈表和课后作业,课程助教会据此收集你的信息进行本节课的评分统计。



2、联盟评选


我们会对每位参与到课程的伙伴进行评审,最终支持20人次优秀学员参与保护地访学当中。


3、联盟支持


每次访学每位优秀学员会获得1500元奖学金支持伙伴差旅,切实提升伙伴在保护地工作的实践能力。


课程专访系列回顾


保护地课程专访1 | 新手做保护?巡护监测必知的二三事!


保护地课程专访2 | 如何从零打造一支向海style巡护团队?

  • 发表于 2018-12-27 11:03
  • 阅读 ( 1222 )
  • 分类:环保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03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