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前,我上了趟山,就在北京松山。
不久前我们的带豹回家工程开始和太行天路的兄弟们合作,他们在考察太行步道的同时,还帮我们沿途搜集食肉动物的痕迹并且考察植被情况(详情戳:带豹回家,重走太行天路)。
马甲小姑娘负责捡屎,捡了得有4、50份。到底怎么捡的,可以戳:对不起,我不是铲屎官,我是一名捡屎官。
正在认真捡屎的马甲
虽然她在遭到诸多人士的质疑后,开始怀疑自己对大猫老师一身腱子肉的第一印象,但她依然是个负责的捡屎官。根据我看到的照片,那些粪便大多数都应该是豹猫的,应该也有一些是狐狸的。
相当壮阔的,粪便
这次我们上松山的主要目的就是去找豹猫。
一
松山,位于北京延庆西北部,在河北怀来的交界处。
之前北大的罗述金教授跟我们商量,说她家后面的山上就有不少豹猫粪,为啥不一起弄弄(研究)北京的豹猫呢?
豹猫多可爱,怎能不研究研究
罗教授是IUCN猫科专家组的成员,在猫科基因遗传方面很厉害,在虎、豹、荒漠猫等物种的演化方面做过很多成果(最新:北大罗述金研究组全基因组解析现代虎演化史确认6亚种)。
她很想知道北京豹猫在野外到底是啥样子,活动范围多大、个体之间的关系、生存所需条件如何等等。
她都这么说了,我们还想啥呢,说干就干啊!
毕竟带豹回家这件事,和豹的小兄弟豹猫是分不开的。
在北京,豹猫曾是广布物种。
过去,就连通县这种纯平原地带都有豹猫,虽然现在平原农田地带的豹猫早已消失殆尽,但是在离山不远的荒野地带,比如密云水库和野鸭湖(官厅水库)还是有豹猫活动的。
我们常说豹猫是森林和生态文明的底线。一来,豹猫总体来说还是森林型的物种,它们的状况直接反映森林的现状;二来,它们也很容易受到人为干扰、特别是盗猎的影响。
现在野生豹猫主要被捉来当作野味和宠物。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一个林子里还有豹猫,那至少说明打猎还没有太严重。林子够大的话,生态系统的恢复还是有望的。
经过讨论,带豹回家在北京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潜在栖息地评估;
2、猎物评估;
3、有关标志物种的调查研究与公众传播。
总的来看,豹猫无疑是最佳选择,因为我们是猫盟,豹猫又这么可爱,我们总不能挑个貉子或者狗獾来立flag吧(我并没有在欺负陈老湿)。
斑羚也是,如果它们还在,那说明打猎的情况还不是那么糟糕
图片来自猫盟CFCA
这片山大概位于太行山和燕山的过渡地带,属于燕山山脉的西麓。
松山当地有一个国家级保护区,根据过去的调查记录,这个保护区拥有北京所有的现存物种,包括斑羚这样的高级选手。
前两年因为北京要办冬奥会,侵占了松山保护区的一部分用于修建冬奥设施,例如滑雪场和公路,这事在环保圈里闹得沸沸扬扬。
当然,这些关于要开面子大会还是要生态环境的噪音后来也被消灭了。
我们要去的这地方在保护区外面,站在山上就可以看到对面海陀山上有一道巨大的“伤疤”——落差高达1000米的滑雪道。
人类给自然带去了无法恢复和磨灭的创伤。
但是,在这地方观察豹猫还是挺有意思的,这样的环境在北京颇具代表性——人为干扰程度较高,但山林还在。
二
这是我盟第二次上松山,第一次是陈老湿和罗教授她们去的,同行的还有大牛和SLT(Snow Leopard Trust,一个保护雪豹的国际机构)的Justine(这几位都是带豹回家项目的老湿,我们的藏经阁成员)。
除了陈老湿,其他人都在认真考察。
我本来以为他们也就是去山沟里随便走走,结果他们天黑了才下来,跟我说来回走了20多公里,海拔上升了1000多米,吓了我一跳。这是做调查么?这不是玩户外穿越么。
但是,那次他们捡了不少豹猫粪便,据说有30多堆,蔡佳瑶同学负责分析,说鉴定出来的有20多份是豹猫,神奇的是还有5份是家猫屎。
我就纳闷,为啥家猫跑到山里去就不好好埋屎了呢?
罗老师她们说估计是那地方土少不好埋,后来我看到他们装的红外相机拍到的那只大胖子三花猫,感觉比我家球球还胖,联想起球球也懒得埋,我也就理解它了。
我家球球
装红外相机的目的是获得豹猫和其它动物的影像。
理论上豹猫也是可以作个体识别的,过去我们从来没有去做这件事情,但我觉得搞清楚北京到底有多少只豹猫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说起来简单,但豹猫斑点都太小了,你们觉得这俩是一只么?
刚开始我猜测这个山沟虽然很长,但两侧的山坡过于陡峭,不大适合作为豹猫的可用栖息地,就平坦的沟底而言,可能也就一两只豹猫在里面活动。
但山脊上可能得有几只豹猫,因为长,且有些山坡比较平缓,也许能容纳更多的个体。
理论上粪便样本能提供很多基因方面的信息,但是如果样本不够新鲜,则可能得不出那么多有价值的信息,所以还是需要红外相机的帮助。
毕竟看到一只活生生的豹猫比看它们的屎有趣多了。
豹猫屎
说实在的,他们能捡到30多坨屎,还是挺震撼的——这说明豹猫可能比我想象的多。
但也有不好的地方:小型食肉动物繁荣兴旺,说明大型食肉动物很有可能是缺失的。比如我们在山西马坊,也能看到些豹猫屎,但并不多,豹子似乎会压制豹猫的数量。
不过,我本来就对松山能有豹子这事儿不抱希望。虽然松山有金钱豹的记录的,也有一些足迹的照片,但那都是至少20年前的事了。
从带豹回家的角度来说,我确实希望知道,这地方除了豹猫外,有蹄类情况如何,狍子野猪,特别是斑羚。
华北豹的食谱
所以,这次我打算上山看看,毕竟他们上次走了20多公里装了好几个点,陈老湿既然去了总能拍到点啥吧。
在北京,我们在西边的门头沟、东北部的怀柔、东边的雾灵山、中部的凤驼梁都安装过相机,唯独松山这一片从未涉足,我还挺好奇的。
而且陈老湿得水痘了,被禁闭在家不许出门,而大牛又去祁连山了,所以这山必须我上了。
三
我也不知道,这次上山和陈老湿那次比,谁更惨。
据说上次上松山,一直在下雨,又冷又湿,而这次正好来了寒流,据说延庆城里都零下十好几度,山上更别提了,我估计最起码零下二十几度。
前些年在小五台做冬季调查,我们也碰上了寒流,那次我和明子、鹳总、小昭都哆嗦出了腹肌。
于是我试探着问:要不咱别去了?等暖和点再说?
罗老师开心地说:那咱们多穿点。
好吧,那就多穿点吧。
不管怎么恐吓,都不能阻挠罗老师顶着严寒上山的决心。
12月9号,我们一早就准备上山。计划从峡谷的另一端上山,穿越整个峡谷。
那边的海拔是1400米,我们会上到1800米左右,然后穿越峡谷出来后下降到600米左右。看上去比他们上次往上爬升1000多米轻松多了。
我又多带了4台相机,计划在上次他们没走到的地方补装几个。
到了峡谷我就被震惊了。
5年前我曾和明子、章鱼哥(大家的张瑜老师)、小昭来过这边。我记得这里曾是很大的原生态山地,除了山下有村子,山上是不错的林子和草坡,我随便爬进林子里就看到了不少狍子粪便。
老照片:当年新鲜的狍子粪
而现在,这地方变得比伟大的北京副中心通州还繁华了。一大堆小别墅矗立在山坡上,沟谷成了个大工地,还出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房车基地!
连绵的群山围出的山沟,也无法阻止人类将其占为己有。
好吧,看来这地儿是要往美国农村的范儿折腾了,一个冬奥会带来的远不是山上几条赛道,还有整个区域生态景观的改变。
穿过一片工地,我们终于找到了上山的路。还好那天没刮风,所以体感还行,没觉得要冻死。
小蔡同学特别认真,严谨、细致,虽然以前没啥爬山经验,但一不怕苦二不怕冷三还干活,特别棒,以后不干野外工作可惜了。
小蔡同学
当然只要上了山,大自然就总会有所馈赠。
在山顶上我们看到三只秃鹫,一开始它们在远处的雾霾上飞舞,然后就飞了过来,从我们头顶掠过。虽然林子里已经没有了顶级猛兽,但天空里还有顶级猛禽,这就是北京。
豹猫当然是拍到了(这要都拍不到陈老湿的水痘也就不用康复了)。
这次拍到的多个个体之一
但令我吃惊的是,在相机一个月的工作周期里,除了豹猫只拍到了一次貉和一次野猪。
哦,对,有个岩松鼠,那个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我走过那些相机点位,这些位置要是在山西,就会拍到狍子、野猪、兔子、狐狸还有豹子,如果是在新龙,就会拍到鬣羚、水鹿、毛冠鹿、林麝、马麝、岩羊、豹子、金猫、猞猁、豹猫、黄喉、貂、棕熊……但是在北京松山,量大的居然只有豹猫。
除去獾子、果子狸因为冬眠而不会被拍到,居然没有一只狍子,更没有我期待的斑羚。这就是现状,北京的正在被破坏的山林。
不过我在山上看到了狍子的痕迹,所以有蹄类应该还是有的,只是数量看来和野猪一样,非常少。
大型兽类缺失,空林正在形成,这就是北京。
装完最后一个相机后,天已经全黑了,我们还是都安全下了山,没被冻死。
这一天我打了50个标记,其中绝大多数都疑似豹猫粪便。看来豹猫的日子过得还行,至少现在还是。接下来有得小蔡同学忙的了。
四
故事当然还没结束,北京豹猫的观察才刚刚开始,带豹回家这事儿一旦起步,就不会停下。
不过下次我决定还是让陈老湿去爬山,如果还是这么冷的话。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猫盟CFCA”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