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华北渗坑,扳倒“影子环评师”,这个坚守12年的环保人却希望越早失业越好!

他叫向春,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他 但他和他的团队在环保领域所引爆的事 不少人都有耳闻 2017年4月18日 一则《华北地区发现17万平方米 超级工业污水渗坑》的文章引发极大关注 文章中描述,在河北、天津等地发现 超大规模的工业污水渗坑 或已对

他叫向春,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他

但他和他的团队在环保领域所引爆的事

不少人都有耳闻



2017年4月18日

一则《华北地区发现17万平方米

超级工业污水渗坑》的文章引发极大关注

文章中描述,在河北、天津等地发现

超大规模的工业污水渗坑

或已对当地的地下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文章中的几张俯瞰图刷爆了网友们的朋友圈

图中的大地被红色或黑色的水所覆盖

场景十分震撼



举报文章发出的次日上午

环境保护部和河北省政府组成的联合调查组

现场查看了其中的两处渗坑

初步查明污染问题基本属实


捅出这么大新闻的就是向春和他的团队

“华北渗坑”的曝光

使向春和他的团队进入公众视野

事实上,向春已在环保领域潜心耕耘了多年

举报“华北渗坑”不过是其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01

为调查污染几乎走遍全国


1981年,向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

2004年,就读于西南农业大学

生物科学专业的他突然退学了

当时他父母“一万个不同意”,但拿他没办法

退学后向春选择了当兵


2006年退伍后

向春选择加入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

2010年,向春离开联合会

创办了“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

决心致力于一线工业污染的调研与披露


在“重庆两江”成立之初

向春经历了民间社会组织

几乎都遭遇过的困境挑战

为了组织的生存

向春干过扶贫也参与过救灾

甚至还去教农民工修电脑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的

是工业污染防治的一线调研工作

从源头和末端两个层面同时入手

达到削减污染的目标


向春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工业污染防治,走过许多地方,带回了各式各样的水样


从西北荒漠到南部沿海

向春和团队的污染调查脚步几乎遍至全国

8年下来,两江环保调查的

涉嫌环境风险的企业已近万家


02

举报并非要置企业于死地


每年向春和团队都会向

有关部门提交数百份举报

看起来,它们只是几张照片

加上三五行对现场的感官描述和超标情况

但为了拿到关键证据

他们往往要经历不小的折腾


2012前,重庆沙坪坝区有污水直排梁滩河

河水因此被污染大半

但只发现污水口排出污水

找不到究竟从哪家工厂流出的

环保部门去调查好几次,也都扑空了

向春和他的同事反复去看好多次

也没找到源头,他们没有就此放弃

平时没事,就去排污口附近转悠



守了整整一年,秋天到了

向春发现有家工厂围墙边上的草枯萎了

目标也突然暴露出来了

向春和他同事扒开枯萎的草丛发现

泥土下方有块玉石板盖着

他掀开石板发现:一条排污沟从永红印染厂出发

穿过附近另一家工厂的地下后

最终才通到梁滩河里



发现问题后,向春当即给环保局打电话

尽管是周末,环保局工作人员很快到来

很快挖出了一个大型的污水池

而厂内那个露天的污水处理池

其实就是做个样子给执法人员看的



与政府合力推动环境治理

一直是“重庆两江的基本策略

几年打交道下来

许多地方环保部门已经和他们建立了信任

重庆市还有一个“重庆环保公众参与群”

志愿者们随时可以和环保官员沟通



 一线污染调研经常会和风险联系在一起

有时,他们在企业门口多停留一会儿

企业甚至会报警

在一线做企业调查时

向春的经验是,停车的车头一定要朝着大路

车上务必要留一个人随时准备开车走

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但对于向春而言

这些恰恰是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

向春说:哪里污染严重,

哪里就是我们重点开展工作的地方。

虽然很辛苦,风险也比较大,

但是我不喜欢宣扬惨、苦、累,

不然除了想当大侠的,

就没有人敢来做这个工作了,

这也可以是一份有价值的职业。”



其实,在华北巨型渗坑事件之前

向春还点燃一枚更大的“炮”

2014年,他发给环保部一封长达16页的举报函

函中指出129名环保系统公职人员

将环境影响评价师的资质

“租借”给环评机构以牟取利益

举报信引发环保部行动


当年,环保部清理整顿了影子环评师

对62人予以通报批评并注销登记

整肃了30多家环评机构

这其中,很大部分就是向春举报的

这次针对“影子环评师”的整肃

被业内人士称为促进

中国环保事业进步的“史诗级”事件



向春清楚,仅靠典型个案的解决

环保问题的推进还是缓慢

但通过典型个案的剖析和化解

可以引发公众关注,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

并力促他们参与到行动中来

最终演变成人人参与

共同呵护环境的良好局面



过去12年

从环保一线志愿者到民间环保组织负责人

向春一直在环保一线做调查

不断和违法排污的企业作斗争

他说:“对企业的举报,并非要置企业于死地

也不是要成为企业的死对头

而是要守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



2015年,基于长期从事

环保一线工作所积累的数据

向春又发起创立了广州绿网环境保护服务中心

在他看来,这些数据对于公众参与环保事业

及推动政府环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有着巨大的价值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绿网环境数据平台

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民间环境数据库

建立了从企业出生前的规划环评

到关停后的污染场地全

生命周期的环境数据平台



03

从狙击手到“卫蓝侠”


2010年发起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

2015年创立广州绿网环境保护服务中心

从起初只有两个人的民间环保组织

如今已有22人之多的专业环保团队


但做环保这些年

向春也见过太多民间环保组织销声匿迹

不是因为资金不足,就是因为人员匮乏

有段时间,他自己都是“光杆司令”

10年来,他的同事看着他的发际线越来越高



2011年,阿拉善SEE基金会

开始资助向春和他的机构


“重庆两江”成为阿拉善SEE“卫蓝侠”项目

的第一批受益组织,聚焦污染防治领域

2013年,阿拉善SEE基金会向NGO伙伴

提供可加入基金会工作学习一年的机会

向春成为业内第一个这样的双重身份者


工业发展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随之而来的工业污染成为了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组成 。摄影/晚稻 


“卫蓝侠”项目是由

阿拉善SEE基金会2012年发起

致力于推动污染信息公开

污染源公众监督

企业污染减排与可持续发展

促进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




截至目前

“卫蓝侠”项目支持了53家

一线环保公益组织成为“卫蓝侠”

他们和向春一起

推动了14555家企业的污染源数据实时更新

3383家企业做出整改说明或整改方案

带动了超过6万人参与保护空气和水的行动

覆盖全国364个城市


04

希望自己越早失业越好


虽然队伍越来越壮大

向春的工作仍然和过去差不多

不是在一线做污染调查

就是在办公室做环保大数据

如果不出差

他每天从早8点到晚12点都在处理环境数据

还是感觉“能做的事情太多,

可做的事情更多”。


2017年,向春成为首届“爱佑创新公益领袖”个人资助项目受益者,获得爱佑慈善基金会资助的100万元奖金


从创立专注于污染一线调查的两江环保

到搭建面向公众和政府

提供环境数据查询的广州绿网

向春得到了纷至沓来的媒体关注和行业赞誉

但他却希望自己越早失业越好

“尽早无污染可治,

我们机构可不能百年,不然大家就都惨喽!”


向千千万万和向春一样,

奋斗在环保一线的地球卫士——

那些保卫我们蓝色星球的人致敬!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益美传媒”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DpTBOSnXfjqVyOVLR1WKw

  • 发表于 2018-12-21 16:48
  • 阅读 ( 1317 )
  • 分类:志愿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03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