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系网为您整理了关于表示这一行动毫无必要6,危险状态解决前的必要行动内容6,个人取得职业生涯成功的必要行动6,黑色行动3有没有必要买d?l?c6,转变情绪的有效方式是改变行动6,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6,用行动去改变6,用行动去改变作文6,在改变的计划阶段到行动阶段6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42是一个让科幻迷会心一笑的数字,在《银河系漫游指南》里,它被描述为宇宙生命及一切的答案。道格拉斯说,选择42,不过因为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无趣的数字;而读者热衷于用各种牵强的巧合为此诠释:字母、谐音,十进制......我们选择在这一天举办第一场「罗塞塔石碑」沙龙。4位x2组来自不同领域的讲者,分享关于自身的领悟,和困惑。你会说,通行世界的说明书并不存在呀。是的,回答这个问题是正在进行的过程,讲者们刚刚起步,「罗塞塔石碑」刚刚起步,我们永远试图探索一切的答案。
作为一名资深公益律师和法律倡导者,叶明欣在沙龙演讲中分享了她的感想。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好!非常荣幸受到中学生通讯社的邀请,和大家分享C计划倡导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和公民教育。
看到现在中学生就能把活动组织得这么精彩,而且不少同学有很丰富的创业、组织社团的经历,其实是非常佩服羡慕。我在这个年纪,生活里似乎只有应试一件事情。
据说现在三十多岁的人已经算老年人了,那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我和另两位搭档,蓝方和兆凡,跑出来创业建立了C计划,推广批判性思维和公民教育。
先谈谈什么是公民教育吧。这个词看上去有点虚。如果我们说语文教育、英语教育、数学教育,就很容易理解了,对吧?我们希望通过一定的教育而提高我们的语言和数学水平,同样,公民教育也是通过一定的课程和其他学习形式,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公民。
也就是,我们更好地主张和享受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比如作为一个纳税人,更清晰地知道税收的用途;同时更切实地履行一个公民的义务,比如积极参与到公共讨论和公共事务中去。
像今天这个“肉豆蔻”组织在中学生里义务普及性知识的活动,就是几位中学生创始人发挥公民角色的一个体现。
公民教育和我有什么关系?
那大家可能会问了,我为什么要成长为更好的公民啊?学奥数可以升学,学英语能出国,公民这个事情和我有半毛钱关系吗?
举一个例子。不知道现在大家有没有关注于欢案——于欢刺死了限制自己和母亲人身自由的高利贷讨债者,被认定故意伤害罪判了无期徒刑。而在这之前,警察虽然到达了现场,但只表达了“要账可以,不能打人”,未采取任何措施。
这个事情和我有什么关系?假设有一天,你和别人发生了民事纠纷,不管是高利贷还是其他经济争议,被人围堵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家里被别人侵占,警察来了后说你们民事争议,还没有打起来,所以我们不管。
这个时候你面对这么多人还要考虑,我如果和他们打起来,要怎么样的情况和伤害程度才分别是故意伤害、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这是不是特别可怕的一件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在同一个制度下面,别人遇到的问题,其实也是我们终将要面对的问题。
于欢案的讨论非常热烈,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大家设身处地去思考,也因此感到切身的恐惧。如果你一开始是很冷淡地看待这件事情,也可以换位思考,然后参与到公共讨论中去。公共讨论本身就是寻求事件得到更公正对待的一个途径。
但是这个事件终究会过去,就像所有的热点那样最后偃旗息鼓。所以因为一时义愤参加公共讨论还是不够,公民还会考虑如何从长远的制度上来解决这个问题,让警察今后在类似情况下马上制止违法者,而不是让我们自己去赤手空拳抵御侵害。
比如,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要郑重告诉警察,他这样不采取措施地离开是一种违法行为,可以起诉他行政不作为。如果我们身边有朋友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可以提供这样的建议。通过个案的点点滴滴和司法的干预,我们可以去促进警察办案规则的改变。
我们也可以向人大常委写信,建议他们在每年的执法检查中,对《治安管理处罚法》《人民警察法》的实施情况展开法律监督;向公安部门提出建议,完善《110接处警工作规则》,等等。制度如果得到改良,受益的将是每一个人。
公民参与真的有用吗?
可能同学会产生两个疑问:
一个是这么做有用吗?一个人想去改变一个那么大的制度,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另一个是,每天遇到的问题那么多,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现在又有人身安全,我一个人工作、家庭、学业就够累的了,哪里管得过来这么多?
第一个问题。不能保证一定会有改变,但是如果人人都不做,就一定不会有改变。
举个例子。2003年我读大学时遇到特别震撼的一件事,就是孙志刚案。
在那时,如果你是一个城市里的三无人员(无身份证、无暂居证、无用工证明的外来人员),根据《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警察可以决定把你关到收容所里去。孙志刚大学毕业在广州工作,有天晚上在街上溜达,忘带身份证,结果被警察关到收容所里去,然后在收容所里活生生被在押的其他人员给打死了。
这个事情出来以后大家就觉得非常可怕——人身自由这么容易就被剥夺。而且对于一些人来说,原来你以为是《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都是处理那些不可能和你生活发生交集的底层人员,结果发现像孙志刚这样大学生的命运其实和他们一样。
当时就有三个法学博士给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书,要求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因为这和宪法是抵触的,侵害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这里补充一下,公民的建议权是宪法规定的,每一个公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书审查有关规定违反宪法、法律的权利,也是《立法法》规定的,大家不用觉得一个普通人哪有资格给那么高级别的机构写信。
最后国务院废止了这个收容遣送办法,出台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这事当时对我的震撼特别大,当然大背景是媒体和舆论非常关注这件事情,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公民非常针对性的建议,这件事情可能闹一阵也就过去了,处罚处罚相关人员,有关部门未必会主动去废止这样一个行政法规。
所以你现在跑到任何一个城市,即使没带身份证没办暂住证,你也不用担心被警察关起来。所以说公民的关注和推动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自由的环境是靠自己争取的,你一时未必一定能争取到,但是不争取就一定不会有机会。
我自己曾经和同事一起做过一次建议人大常委会对《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进行违法审查的建议,还收到了人大常委会的答复。
背景是2011年的723动车事故,因为信号灯质量问题、人员操作失误等原因,动车发生严重的伤亡事故。同时期《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的铁路事故赔偿15万元上限的规定,重新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
我们经过研究认为这个赔偿上限规定是违反《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的,所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上书建议。最后,这一条款被删除,铁道事故的受害者可以按照《侵权责任法》进行公平的受偿。
于欢案也一样,如果你想有更安全的生存环境,也要靠自己去争取。权利和更好的生活,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
公民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回到第二个问题,确实,我们不可能每天在工作和学业以外,还要操心这么多的事情,今天有于欢案,明天有李欢案,每件事情都关系民生。确实,中国的问题太多了,领域太广了。所以,现在我们的公民社会发展出来很多不同专业领域的公益机构,有的关注环保,有的关注食品安全,有的关注公民基本权利保护。
我们除了参与公共讨论外,还可以关注特定领域,可以参与一些公益组织的志愿活动,或者从智力、财力方面支持一些公益机构的发展。比如,如果你是一名科学家,你也许可以在业余为一些环保机构提供咨询;如果你是一名财会专家,可以为一些公益组织提供财务制度建设方面的支持。
其实更重要的是,公民的生活不仅仅体现在这种宏大层面,很多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我现在很多同学、朋友,他们作为小区的业主,天天在和物业公司撕。为什么?我请来的管家,我交物业费养的管家,结果不仅不帮我做好财产的各种维修养护,反而天天从我家偷钱,拿小区的大修基金的钱中饱私囊。
这就是一个小社会,就是一个公民生活的场域,小区业主大会、业委会能否有效地公共参与和民主议事,能否有力地行使法律权利,决定了你能不能真正地享受你的财产。
我们是否更积极地做一个公民,是否有更好的公民素质,决定了我们是否能享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可能有很多人用脚投票,离开这片土地,这种选择我也非常尊重;但是相信不少人会更期待,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片土地建设得更好,让下一代更加幸福。
如何公民教育?
讲了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那么我们是怎么做公民教育呢?这个问题很大,C计划目前是通过批判性思维教育来实现这个目标。
首先,一个好的公民,他能够独立思考,不盲从,不盲信。对于外界传输来的信息和观点,他会有质疑的意识,并且有质疑的科学方法。
比如,我们推出了《信息素养》课程,让大家提高信息检索能力和对信息的验证能力。就像于欢案中,你要学会去识别网上各种信息的真伪,包括对于新闻报道也不能尽信,而要去找第一手资料,比如判决书等,来了解事实真相。
我们还开发了《说理基础》《学会提问》《批判性阅读》《批判性写作》等课程,让大家掌握科学的评估方法,去和各种观点开展对话,也形成自己更好的论证。
其次,一个好的公民,他积极地思考问题的解决途径,而不是消极被动地逃避问题,或者误以为完全没有解决途径。
比如,我们开发了《复杂问题决断》《找到问题的原因》以及关于思维谬误的系列课程,让大家去反思自己是不是存在很多思维误区,影响了自己对问题的判断。
我们曾经有个学员,对于学校僵化地按照空气污染指数预报来决定教学安排,她很生气。比如预告污染指数300,结果第二天指数实际是70,却不允许孩子出教室;预告70,实际300,但还任由孩子乱跑。
她非常气愤,觉得学校很官僚,而中国人的劣根性又没有办法改变,所以她觉得既沮丧又失望。但是我们会建议她重新考虑一下事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无法改变的人性问题,还是制度本身的缺陷导致了学校只能僵化地执行规定。如果是后者,那我们是否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北京法制办的民意征集平台上提出规则修改的建议?
最后,批判性思维倡导做一个公正的、有道德的思考者。所以我们会在课程中安排很多关于价值判断的案例讨论,比如如何对待难民、如何看待代孕的开放等等。
我曾在北大法学院开过法律诊所课程,讲劳动立法,一开始同学们就分享为什么来上这个课。有一个学生是这么说的,他曾经在一个顶级的律所实习,刚好涉及一个建筑企业破产事宜,涉及到一些财产的分配,但是从头到尾他没有看到主管律师提到要分配给建筑工人工资,但是按照破产法工人工资是应该第一顺位进行分配的。他质疑后,律师就说,这你别管,工人没闹我们就不要主动碰这个事情。他很难受,觉得律师不应该这样,所以希望上一些能帮助劳动者的课程。
在座的各位以后都会是各个领域的精英,可能是金融行业,可能是科技行业。也许有些人会参与到公共生活中来,也许有的人不会。但是我觉得这都没有关系。公民身份最底线的价值在于他不作恶,他在自己能够控制权力的一小片天地里,讲道德,讲公正。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顶尖的互联网安全专家,请不要把才智都用在如何阻止国内用户访问国外信息;如果你是一位金融专家,也请不要设计一些包装得很漂亮的垃圾理财产品。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C计划的公号,到我们的课堂上来,共同学习批判性思维在生活中的运用。
本文转自“唯美系网”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