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钟的小举动,竟能影响三万人的食品安全

塑料污染、气候变化,正以越来越耸人听闻的效果在全球传播,相关文章动辄以10万+阅读量登上热榜。 在我国,国务院发布限塑令禁止使用超薄违规塑料袋,已有10年之久,一些城市政府部门投入了大量精力在集贸菜市场落实限塑令,甚至开展万人“扫白”行动,但90%以失败告终。 2015年起,包括笔触媒工作室在内的一些民间环保组织开始寻求解决方案。

塑料污染、气候变化,正以越来越耸人听闻的效果在全球传播,相关文章动辄以10万+阅读量登上热榜。


在我国,国务院发布限塑令禁止使用超薄违规塑料袋,已有10年之久,一些城市政府部门投入了大量精力在集贸菜市场落实限塑令,甚至开展万人“扫白”行动,但90%以失败告终。


2015年起,包括笔触媒工作室在内的一些民间环保组织开始寻求解决方案。


20分钟带来的转变


杨驼是北京三源里菜市场的常客,这里靠近使馆区,生鲜蔬菜品种齐全,是最拿得出手在朋友圈炫酷的菜市场。今年3月份的一天,他去三源里菜市场买菜后发了个朋友圈,正好被认识不久的环保志愿者林费“逮”了个正着。


原来,2016年,包括林费所在的机构在内的9家环保组织发起成立了限塑联合调查组(现已有26家机构参与过调查)。他们在针对集贸菜市场开展限塑调查时,曾慕名前往三源里市场调查,发现那里有很多商户使用不达标塑料袋。如下图,红色为使用不达标的档口,绿色为使用达标袋的档口。



随后他们以全国多个城市47个市场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建议。2017年,限塑联合调查组发起“塑料袋扫白挑战赛”,志愿者通过调查、拍照片发到@限塑在线微博平台,推动集贸菜市场使用达标塑料袋,同时动员公众随手拍市场参与调查。


杨陀发的朋友圈被林费第一时间发现,林费请他帮忙做个调查。杨驼掉头回去,发现三源里市场仍然有很多违规的塑料袋。于是林费作为@北京限塑在线的志愿者,按照市场提示牌上的监督电话打了过去,先询问市场管理人员及商户是否愿意参加 “不要塑料袋,少收1角钱”活动,然后“顺便”聊了一下违规塑料袋问题。


8月,杨驼惊喜地发现三源里菜市场塑料袋几乎都达标了,志愿者再去复查,只发现3个菜摊仍在用无标识的塑料袋。三源里市场有129档,覆盖3万居民。杨驼一个20分钟的小举动,让3万居民消除了一项食品安全风险,还达到了减塑的目的。


左图:2016年市场一个档口挂着好多违规塑料袋

右图:2018年这个档口改用达标塑料袋了

9月这张照片获得几家环保组织主办的“见证塑料袋消亡奖”


我们调查过的集贸市场中,缺乏监管的市场违规塑料袋随处可见,而监管较好的市场则很难看到塑料袋。因为达标袋价格相对较贵,使用达标袋的摊档会把塑料袋收起来,顾客要时才提供,这样下来,保守估计每个摊档每天至少减少使用10个塑料袋。


截止到今年9月,限塑联合调查组的环保伙伴和公众,共在全国34个城市405个集贸市场,做了601次市场调查,调查发现,使用达标袋的集贸菜市场增加到了53个。以新增基本达标的市场中,平均75个摊档使用达标袋计算,每年能减少超过1370万个塑料袋的使用。


违规塑料袋你怎么敢用?


违规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产品,大多是用回收的废塑料、医疗垃圾等含有毒素的垃圾制作,湖南首例非法处置医疗废物案审完后,法官改掉了一个多年的生活习惯,不再用一次性塑料杯喝水,还劝身边的人也别用,“以前听说过不干净,到底怎么不干净不知道,这次知道了!” 该案中,大量使用过的输液袋与感染性医疗废物混在一起,有的加工后甚至变成了餐具。


2016年,武汉质检所对市面上收集的30个塑料袋进行检测,11个样品检出增塑剂,其中一些是装熟食的食品袋。按照国家标准,食品类塑料袋不得使用增塑剂。增塑剂会从塑料袋表面析出,长期使用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生殖系统畸形、癌症等,可增加老年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色彩鲜艳的塑料袋,通常是为了掩盖再生塑料袋杂色,着色剂通常含有苯并芘,是很强的致癌物。2016年在洛阳参加市场调查的大学生志愿者惊呼:“整理完我们组所有的塑料袋,一手黄……掉色太严重。”


设计塑料袋监管模式


达标塑料袋并不难分辨,达标塑料袋上都印有国家标准要求的10个项目,如下图所示。



但根据限塑联合调查组2016年的调查,由于达标袋比违规塑料袋贵5分-2角钱,全国被调查的集贸菜市场中,90%的商户使用的是违规塑料袋,且屡禁不止。


面对难题,限塑联合调查组通过研究摸索,逐步设计出集贸菜市场“三牌四分工一个责任人”监督模式,即由公众、志愿者调查市场情况,反映问题给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查处生产厂家、监督市场经营者,市场经营者则统一制作销售达标袋,并监督摊档使用达标袋。公众利用这个监督模式,可以很容易触动系统开关,引发连锁反应。


实践发现,越是前期限塑投入大的城市越难推动这个模式。有的部门口头表示乐于配合,志愿者抱着很大希望去复查,但市场并没有发生改变。有的市场改用达标袋后不久,又会再度使用未达标塑料袋。


因此锲而不舍的持续推动,才能取得成果。由于推动过程中要给市场留足替换塑料袋的时间,限塑联合调查组也会在集贸市场提前宣传调查活动。为了持续推动,调查组三个月一轮反复调查,并且每轮调查之间会用各种方式与相关各方沟通,大部分都有很好的回应。


经过两年的推动,集贸市场总体情况开始加速向好的方向转变,2018年新增加基本使用达标袋的市场,是2017年新增加的3倍。



寻找解决方案促进塑料袋减量


超市塑料袋收费常被媒体诟病为“限塑令变成卖塑令”,但在专业推动限塑令的环保组织看来,只要能通过收费减少塑料袋使用,谁赚钱并不重要。相比较而言,我们更希望集贸市场的商户能从中盈利,同时达到减少塑料袋使用的效果,因为推动集贸市场塑料袋收费殊为不易。


统一使用市场制作的达标袋,市场经营者有利可图愿意推,如此,商户成本提高,他们虽然希望塑料袋收费,但不愿为了一角钱得罪顾客,因此几乎没有菜市场塑料袋是收费的。


基于上述尴尬局面,我们通过推动共享购物篮、“不要塑料袋,少收1角钱”等活动,寻找解决方案,实行以奖代罚,达到限塑令有偿使用、促进减量的目的,变相减轻商户的压力。


实践证明,我们的行动发挥了作用,我们的努力并没有付出东流。


很多大事发生,都是我们找对了合适的方式,通过推动一点点的改变,最终量变达到质变形成的。集贸菜市场的限塑调查还在继续,“花二十分钟影响三万人食品安全,减少使用两万个塑料袋”的故事不是特例,而是联合参与行动的常态。只要你愿意,也可以加入进来,为消除违规塑料袋尽一份力。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合一绿院”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Y3HqUC41L1evVx1U6jqsg


  • 发表于 2018-11-16 19:06
  • 阅读 ( 1217 )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41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