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公益:SEE秘书长的选举方式怎样?
张立:是因为SEE本身的吸引力,它是中国本土最大的一个NGO组织,它的治理结构、治理工作有很多探索空间,让人去思考如何把本土的项目做大,解决中国保护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吸引我到SEE最大的一个动力。
人人公益:企业家的决策在项目中会占较大的部分?
张立:企业家们很乐意来加入,项目执行者可能更多的要提供专业建议。更多的企业家决策层来做决策,这个可能和很多在中国的国际组织操作模式不一样。
人人公益:你之前也有提到过相较国际组织,SEE的发挥空间更大,具体体现在什么方面?
张立:比如在NGO组织的职能建设上,很多国际组织说项目建设书写得不好就不给钱,它就是要支持一个成熟机构的项目,我一定要见到你的保护成效,这时候我才投入资金支持。
SEE可能就觉得你这一拨人能做出好的事情,通过企业家参与的评审,他就愿意在你早期就去投入。这其实给本土的机构更多空间。
SEE提供的是一个组合的支持,比如说创绿家,一个新创立的团队有个方向有个好的想法,通过评审,它就能获得一个两年的资助支持。创绿家像种子一样萌芽了,这时候项目就叫劲草同行,给它一个三年的企业家导师和公益导师的辅导支持,让萌发的种子能长大。三年毕业了,SEE地区的项目中心就会跟投,继续投入比较大的项目,未来可能就会有大树计划。这对一个机构的成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对国内比较成熟的机构,比如说山水(自然山水保护中心),比如说马军的IPE(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阿拉善SEE投入上千万元的支持,我们要看到更多山水、更多的IPE,这个是很重要的。
人人公益:阿拉善SEE由企业家组成,它的商业元素和公益元素的如何平衡?
张立:阿拉善SEE宗旨是“凝聚企业家精神,留住碧水蓝天”,实际上企业家在管理企业的时候,积累了很多管理经验,SEE的创绿家和劲草同行的这些环保项目实际上能把企业家管理的经验运用到管理中来,提高效率。
转型策略:“把SEE基金会做大,要依靠更多专业力量参与”
人人公益:从学者转型秘书长,任职两个多月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或者触动比较大的事情?张立:我没有转型的过程,从99年到现在,我一直在从事项目的管理,和科学研究是没有脱节的。实际上我觉得参与到一个保护项目的过程,和科学研究的落地实践是紧密的联系在一块儿的,所以我没有特别的转型的困难。
可能在大学里面,这几年更多的是做研究和保护项目的平衡问题,这个对我来说是更重要的一个选择。在大学里主要是研究保护,比如说在《science》上有小短文发表,在《nature》上有观点发表。从理论到保护实践,这个可能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但这个过程能把很多人的保护理论变成现实,这是我看中的。
人人公益:你和前一任秘书长都是学者出身,但在之前,阿拉善SEE的秘书长大多是企业家,你觉得学者身份和企业家比较起来有什么优势或者不足?
张立:我觉得不管是企业家还是学者做秘书长,在不同机构的不同阶段都是有好处的。当年的SEE的秘书长大部分都是企业家,那时候在确立工作方向的时候实际也要依靠大量专家支持。我现在作为学者型管理人员,可能更多的要把现在的项目进行科学化的系统梳理。
现在要把基金会做大的话,可能更多的要依靠专业人士的参与,更多依靠科研和专家的力量来做实。
这就要求有更多的保护项目,支持更多保护项目,对项目的执行力和项目的科研性有更高的要求。所以也要求我们的团队不断转型和改变,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以前可能就是往外花钱,现在就是既要做好资助,也要做好也要做好筹资的工作。
人人公益:现在工作重点更多的在筹资和对项目科学性的考察?
张立:现在要做更多公众能参与的项目,这样更多公众来关注参与SEE的项目,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实际上一个机构在快速腾飞的过程中要做很多事情。不单是筹资,项目的管理和其他的各个方面都要加强。
工作重点:“把SEE之前零星的点的工作提升到面”
人人公益: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会放在哪里?张立:其一,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这目前都是我们机构关注的,比如说污染问题。污染的方方面面都是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空气、水、土壤,这些方面我们会有所涉及和突破;农村水污染的问题,这个以前我们可能没有关注,现在我们引入了新的合作伙伴,可能加大对农村水污染防治的关注。
其二,自然生态保护的问题,未来我们要系统分析生态保护的需求在哪,把我们之前零星的点的工作提升到面,让它更系统化,这可能是未来五年SEE要做的一个方向。
我们需要给老百姓找到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社区参与的保护要让老百姓受益。比如阿拉善地区的“一亿棵梭梭”项目,就通过嫁接肉苁蓉,从保护固沙之外获得经济发展的亮点。这需要我们不断去发现,再到别的地方也这样开发。
中国公益:“这是一个稳定发展的行业”
人人公益:SEE上一任秘书长王利民先生担纲基金会秘书长时间不是很长,他谈到“当秘书长很痛苦”,你有没有比较辛苦的事情?张立:我觉得带领一个像SEE这样一个比较大的机构,肯定需要花时间经历一个痛苦的适应过程。新来一个人,要熟悉它的文化熟悉它的项目,我觉得对我来讲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之前在国际组织,我们都是做一些routine的工作,就是很现成的,但是SEE有很多可以自己发挥的新的东西。它给你发挥的空间。
以前的秘书长既要干协会也要干基金会的事情,这个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协会和基金会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彻底两个不同的方向。基金会要推项目,要做更多公众参与推项目,协会是要专业为会员的发展和服务,和会员整个企业的环保的绿色行业的转型提供服务,所以其实他需求是不一样的。一个人要做两个方向的事情可能会很痛苦。
现在我专心的做好基金会的项目,对我来说可能更轻车熟路一点,这对机构的发展可能也更容易一点,我觉得一个事情,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把它作为一个有意思的事情,这可能就不是那么痛苦。
人人公益:对您个人呢?有什么改变?
张立:我个人觉得以前合作的人很少,要去找,要去挖掘,现在可以合作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在开始做这些事的时候,一个环保组织就可以更好的找到合作伙伴。以前我们找一个地方的合作者是很难的,现在到哪里都可以找到很多合作者,这是一个过去十几年发展的进步。现在志同道合的人很多的,(做环保)不再是一个孤单的事。
以前环保“叫好不叫座”,一说到公益组织,很多人都说NGO组织不稳定,很多机构今天吃饱了明天没饭了。现在NGO组织是一个行业了,我们招聘员工现在很多人才要到国际人才机构去找。我们收入水平一般在平均或者高于平均的水平,也在吸引优秀年轻人的加入,这是一个好的苗头或者趋势,因为这是一个稳定发展的行业。
本文转自凤凰网
原文链接:http://ucwap.ifeng.com/vampire/vampire/news?aid=110201232&mid=56gT8v&all=1&p=2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