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屎森林的香港和热带雨林拉不上任何关系。然而一个来自这个城市的动物学家陈辈乐,为了华南地区最大的热带雨林--海南岛的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甘愿抛下舒适的生活走进丛林,终日和花鸟虫鱼为伴,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
结缘鹦哥岭
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自然物种却迅速消失。在海南有一种特有的虎斑开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再也找不到。2001年,刚博士毕业的陈辈乐为了寻找这种“消失中”的雀鸟,不惜在海南的荒山野岭餐风宿露了一个星期。结果,他虽然找不到虎斑鸟,却发现这片华南地区最后的雨林,竟然有丰富的物种,以及完整的热带雨林生态。自此,陈辈乐就和海林的鹦哥岭结下不解之缘。这位其香港嘉道理农场中国保育部主管,其后受海南省林业厅既邀请,担任保护区特别副站长,参与保护区既管理工作。
专家至今在鹦哥岭发现12种珍稀的两栖动物,其中一种翠绿色、大腿内侧和蹼间有红斑的蛙类--鹦哥岭树蛙,就是陈辈乐在2003年的考察中发现。“我经常跟其他人说,我们不是去动物园看动物,看到是一个bonus!我这十年做保育,并非你看国家地理频道的动物节目,不停有动物跳来跳去,每次看见大型动物的机会少之又少。”
陈辈乐在鹦哥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当地村民爱护这片宝地。三年前他协助当地村庄设立禁渔区,防止村民电用炸药,甚至毒药捕鱼,造成水源污染。当年要阻止村民这种方法捕鱼费了不少力气和心思,期间更受威胁和恐吓。村民世世代代都以狩猎伐木为生,要他们放弃千百年来的生存方式,关键在於沟通,以及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我们坐下来谈,告诉他们光靠上山打猎赚不到什么钱。然后帮他们好好搞好农业。例如教他们以水稻养鸭,放鸭仔吃掉稻田里的害虫。”这样不但逐步改变了村民营生方式,更加强了他们环保的概念,部份人更加成为护林员的一份子。
汗水换理想
陈辈乐现时每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在鹦哥岭,十多年来在这里的保育工作取得很大的足感,亦付出了代价。长期在野外露宿、上山下海导致双膝软骨劳损,需要长期服用葡萄糖胺和戴护膝。对于现时年青一代很多时投诉没有机会,陈辈乐并不同意。“其实机会是自己找出的,这是我好深刻体会。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靠一双腿、流血流汗那样跑出来的。”
要坚持理想并不是一件容的事。当年陈辈乐到英国念大学,已经下定决心读动物学,但又担心父亲反对,最后他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向父亲表明心志。“我说知道他花了很多钱,虽然读这一科不会令我飞黄腾达,但这是我的兴趣,亦为地球出一分力,希望他会支持我。结果严父型的父亲最后回复,只要做的事对世界有好处,他是非常支持的!”尽管陈辈乐的爷爷有时还会疑问,“他说每日见到我穿着短裤、拖鞋上班,他会说阿乐你读这么多,为何会穿成这样上班?你究竟是做什麽的?”
对陈辈乐来说,尽管旁人未必明白他的理想,尽管终日在荒郊野外露宿,冒着风雨,还要给蚂蝗咬,他都甘之如饴。他很明白如果这一代再不重视中国的自然保育,很多珍贵的物种都会消失。他希望将来有更多香港的年青人和他一样,背起行囊,走入丛林,为守护这片土地而努力。
本文转自凤凰网
原文链接:http://phtv.ifeng.com/project/special/xiangjiangqinghuai/zuixin/detail_2013_03/26/23542468_0.shtml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