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群加:租下10000亩草场,守护108 头普氏原羚

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青海,有着极其壮丽的自然风光。不过,由于过度放牧、经济开发等,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今年完成评审的第八季的创绿家中,就有4支团队在青海为环境事业耕耘。我们邀请了人类学博士缪芸,跟随其中的几支创绿家团队来到青海,体验与观察他们工作的日常。这是这一系列故事的第一篇。

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青海,有着极其壮丽的自然风光。不过,由于过度放牧、经济开发等,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今年完成评审的第八季的创绿家中,就有4支团队在青海为环境事业耕耘。我们邀请了人类学博士芸,跟随其中的几支创绿家团队来到青海,体验与观察他们工作的日常。这是这一系列故事的第一篇。



切群加,甲乙村普氏原羚保护中心创始人


牧民给切群加打来了电话:“你的普氏原羚在吃我家的草。”


他所说的普氏原羚,是和大熊猫、雪豹等并提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仅分布于青海省的青海湖附近以及天峻县和共和县。


为了保护原羚,切群加和伙伴多杰在青海湖边租下了一万亩地。10年,他们花了近180万。而这些钱,都是他们自费的。


“我认识每一头原羚”


切群加和多杰租下的一万亩草场坐落在青海湖边的甲乙村,离青海湖的主要景点二郎剑景区只有20多公里的距离。从景区远望出去,公路上的车川流不息。夏季游客多,路旁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处马场。附近村民们牵来马匹,游客停车上马,为到此一游,拍张纪念照。


开车不过10分钟距离的草场,宁静而广阔。草一蓬蓬一簇簇的,长得很高,颜色也偏棕黄。远远地延伸出去,有荒原的感觉。


牧民的草场有限,大多用来喂自己家的羊,所以在原来,牧民们看到原羚后,就会把它们赶出去。原有的各家草场是有铁围栏的,1米2左右。原羚翻越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挂死在上面。切群加可怜这些野生动物:“它们没有人管,感觉像个孤儿一样。”


他还记得小时候,爷爷收养了一只小原羚,放在羊群里养大了,羊群随后越来越多。在他看来,好运是善行带来的。


2008年,切群加开始做普氏原羚的保护。刚开始,这里只有10多头原羚,经过了十年的时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108头。


“你怎么数出来是108头?”我很奇怪他为什么会有如此准确的数据。


“我天天看。 我认识每一头原羚。”切群加说。他随身带着一个望远镜。让我用望远镜,看一头在远处的原羚。模模糊糊的,也许只有他能辨识出每一头原羚的不同吧。


这么多年,原羚也和他亲近了。陌生人一公里之外,它们就跑远了,而切群加可以接近到三四百米。


原羚爱吃的野葱


让原羚自由地生活在草原上


切群加自己家的700多亩的草场,都给了原羚。随着原羚数量的增多,他开始向周围的牧民租地。租来的地,都拆除了围栏,至少是降低高度,拔除上面的铁刺。


我问切群加,108只原羚,需要一万亩这么大的地吗?他说原羚不像牛,可以只呆在一个地方,他希望它们有更大的活动场地。他找到一种野葱给我看,说原羚挑食,只捡它们喜欢的吃,不是所有都吃,像这种野葱,就是原羚爱吃的。说话的语气,像是对孩子的纵容。


一万多亩地,是向50多户人家租的。现在每亩租金是45元左右。每年,切群加都得一家一家地谈,去签合同。这家四五千,那家七八千,一年40万元,就这样给出去了。


而切群加他自己原有的700多只羊,一批一批,一年一年,也都卖光了,这些钱都花在了租地的费用上。他开始做一些生意,卖虫草之类的。赚得的钱,也花在了租地上。


除了草场,切群加自己还有150亩的地。这块原来可以通过种青稞和油菜来每年挣得7、8万元收入的地,被他种了燕麦,冬天用来喂原羚。不但少了收入,支出也变大了:春天种地的时候他要请人,30元一亩。秋天的时候还要请人用机器收割,打包,70元一亩。


切群加在他种植了燕麦的地里


除了租草场之外,切群加还在草场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房子,计划做成一个展览中心,介绍原羚的相关知识和他们所做的活动。二楼放上望远镜,大家可以观测。因为种种原因,中心没有做起来,空空荡荡。暮光里,很通透,有种魔幻的孤独感,但又倔强地立在那里。


夏季的倒淌河


风很大,呼啦啦地吹过二楼空旷的露台。不远处就是附近唯一的水源——倒淌河。每年10月底到2月初是河结冰的日子,切群加和多杰都要轮流着靠铁锹之类的工具,在不同河段凿几个洞,这样原羚才有水喝。冬季的气温最低可以达到零下30度,但这仍然是他们每天都要坚持做的事,因为隔一夜,河水又冻上了。


冬天的时候,切群加和多杰需要凿开湖面的冰,为原羚提供水源 (切群加供图)


农历5月到8月是原羚生崽的日子,切群加也特别操心。这时的原羚怕人,需要保护,需要多加照顾。他会经常拿上馍馍和方便面等吃的,四处转悠。


平时的日子他们也要巡护。担心原羚被狼吃了,被野狗吃了,生病了,受伤了,被人赶了挂死在围栏上了。夏季游客多,公路上容易堵车,有时切群加就骑马,骑摩托巡护。下雨的时候,河水变宽变深,徒步过不了河。他们带上帐篷,睡一晚上,河水消停些再过去。


遇到受伤的、生病的的原羚,或是需要照顾的幼原羚,切群家还会带回家去照顾,等到痊愈后再把它们放归山野。2008年到现在,他带到家里救助的原羚有36头。


切群加在家里求助过的原羚。(切群加供图)


“舍不得放弃它们”


以前牧民见到原羚吃自家草场的草会赶,会打,现在知道他保护原羚,就直接打电话给他。切群加每次接到电话之后,都会骑着摩托匆匆忙忙地赶过去。原羚不像牛羊,一群一群地聚在一起,而是到处分散。有时这边赶完了,那边的又跑到其他地方去了。切群加经常是早上7、8点出门,等回到家就已是晚上了。


而经过了长时间的保护之后,原羚们现在也越来越知道待在切群加租来的草场内了。一是习惯了现在待的地方,二是它们也有灵性,知道没有人没有牛羊的地方是更安全的。


很多人对切群加保护原羚的行为不理解。“你病了吗?用自己的钱去保护原羚。有什么好处?”


“我有我自己的想法。”他不多辩解,只是认真地做事。


资金对切群加来说是最令他担忧的问题,牧民愿意把草场租给他,但今年虫草生意总体形式不好,他没有那么多的资金。


“我开车的时候在想。睡觉的时候在想。有时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自己做这件事10年了。照顾了那么多年了,好不容易增加到了100多头。舍不得放弃它们。”


除了草场,他还有家庭要照顾。他有三个孩子,老大在县城里工作了,老二、老三分别在北京和西宁上大学。吃饭,穿衣,都要花钱。不过尽管如此,他的妻子和孩子仍很支持他。


我又问他能不能从政府那里得到帮助。毕竟普氏原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毕竟仅靠个人个人保护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方法。而到目前为止,政府只是对他的保护行为给予肯定,没有经济上的扶持。“光靠政府也不行,光靠自己也不行,要两个合起来。那怕能负担巡护人员工资也好。”他说。


幸好,他们也得到了一些外部力量的支持。今年,切群加创立的甲乙村普氏原羚保护中心得到了阿拉善SEE基金会下属的创绿家项目的资助,用于支持他们两位巡护人员一年的工资和一辆巡护车的费用。


临走前,在陪我在高速公路等回西宁的大巴车的时候,我和切群加聊到倒淌河景区。他说那是私人老板承包的,据说一年的门票收入有一百万。“如果我有一百万,我就可以用来租两万亩地了。”很自然地,他又想到原羚的保护。


我想起倒淌河边原野上的那栋房子,像是他对原羚的一缕执念。


缪芸,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人类学硕士、博士毕业。熟悉社区发展项目。以经理、顾问、志愿者等身份,参与过多家NGO的工作。从事过媒体工作。参与过多本图书的编辑及撰写,多篇文章发表于报刊及杂志。


切群加创立的甲乙村普氏原羚保护中心是第八季创绿家伙伴,获得阿拉善SEE基金80,000元资金资助。


“创绿家资助计划”致力于发掘和支持有组织化意愿的初创期环保公益团队,尤其是那些对环境社会问题具有强烈的使命驱动力和专注度的团队,以使更多优秀环保组织出现,从而推动环保公益的行业生态更加健康、多元,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


从2012年启动至2018年8月,共资助了277个初创期环保公益组织,资助总额超过2700万元。这些“创绿家”们分布于全国31个省份和地区,活跃于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环境教育、垃圾减量等多个环保相关议题。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创绿家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hFguyZlDzhB8Hj7BAn1bA

  • 发表于 2018-11-09 18:11
  • 阅读 ( 1728 )
  • 分类:志愿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瓜瓜。
瓜瓜。

环境工程研究生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溪泽源 103 文章
  2. 瓜瓜。 45 文章
  3. 合一绿 40 文章
  4. 邹胜利 32 文章
  5. 大欣 29 文章
  6. 远道可思 24 文章
  7. 1267 24 文章
  8. 曾俐 21 文章